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柏拉图作为西方大学雏形柏拉图学园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教育及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教育理念方面,柏拉图致力于引导人而不是培养人才,即唤醒以理性原则行事的人,而不是如机械部件般有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方面,柏拉图通过研讨的方式推进各门课程的教学,将人导向理性。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基于以上,在教学成果方面,柏拉图获得的是超功利的音乐家、智慧的哲学王这一硕果,而不是有用的材料或长脚的书柜。 相似文献
12.
黄交军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98-106
以《说文》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一部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 相似文献
13.
埃德温·阿林顿·鲁滨逊是20世纪20年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恪守传统而又具有创新,这种双重性及诗人的悲剧性人生,赋予其诗歌一种悲观和唯美的色彩,也凝注了他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异化——这种反映了现代人生存特质的孤独。 相似文献
14.
15.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在理论上对我们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的语言表达给予了指导。"白马非马"尽管发生在战国时期,但是它论证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常识不符,所以运用同一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人们不仅能识别他人在语言表达中的陷阱,也在使用语言时更加谨慎,而且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也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7.
Ignacio L. Götz 《Interchange》2001,32(1):17-37
The basic premi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problem of technology is not a technological one, but one of understanding and vision. The entire Western tradition, in its religious as well as its secular modes, has always admired technique. True, the modern age has increased the mechan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more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xtended our sensory modes of knowing, tempting us to fall in love with them much as Narcissus fell in love with his own reflec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hing necessary in these developments or in the views spawned by them.Technology encompasses the instrumentalities with which we create the made world. The made world, not unlike the natural one manifests Being; it is the unconcealment of reality's potential to be made. It is up to us to understand technology in this way and not as the mere manufacture and use of tools.Education is the main means at our disposal to create a new vision of technology and a new yoga to yoke ourselves to Being. The goal is to learn to see technology as an aniconic symbol of Being.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史铁生创作中的生死主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史铁生的全部创作中,生与死、命运与人生的思考一以贯之。本文通过对史铁生作品的文本细读和分析,揭示出作家通过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体悟。史铁生作品中对死亡似乎存在着颇为矛盾的两种态度,存在着一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千方百计的选避。另一方面却是对死感到无比的亲切并以死作为无上的福祉;而“生”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既是荒诞、偶然、宿命,是不可克服的人类困境,更意味着一种过程,意味着认真地执著于活着而超越生死!于是,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着痛苦的拉锯战和艰难的抉择,认真地体验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重。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党的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将它同“与时俱进”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章雪富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0-33
普罗提诺是古代晚期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其Be ing学说开创了古代晚期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新视野。普罗提诺的《九章集》的阐释始终围绕Be ing问题,从同一Be ing的不同层次,引出了Be ing与永恒性和时间性的关系,进而将Be ing引入到心灵哲学的论说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