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095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物"是《老子》书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其丰富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对比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和王弼本《老子》可以发现,"物",在"楚简本"中基本指"一切自然存在者",其含义比较单一、明确;而在"王弼本"中,其含义则比较复杂,"物"或意指"道"。由此可以推断王弼本对郭店楚简本《老子》之文义存在继承与发展。另外,只有建立在"道"、"物"、"器"三个层次相区分的基础上,《老子》中的"有"、"无"之含义才能更明晰。  相似文献   
62.
屈原至死不肯离开楚国,除了广为接受的精神因素之外,还有物质现实因素使他离不开楚国。屈原作为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在楚国享有较大政治权力,这是他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保障;屈原在楚国享有丰厚的经济权益,离开楚国意味着这一权益的丧失,而他又不愿出仕他国或直接从事生产,所以将失去生活来源;家族与政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还要考虑家族的利益。现实因素并不是主导,但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充实的屈原形象,则不得不考虑。  相似文献   
63.
湖北应简称"鄂"还是"楚"?改名之争引激辩.湖北省是否应该简称"鄂",不仅涉及鄂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还涉及"鄂"的起源与迁徙,涉及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的"鄂"研究.商周时期,诸"鄂"有别.商代鄂国在南土,商纣王没有消灭鄂国."邘"非鄂国.周代有五个"鄂".晋国鄂侯是姬姓国之君,与商代鄂侯无关.  相似文献   
64.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5.
宋代掀起四次大规模的兴学高潮,地方州县学校遍及全国各地。文章通过对学记的分析,考察了宋代地方州县修建学校的资金来源,发现地方官学筹集资金是一个多渠道的方式:或朝廷和路级官府拨款,或州县官府自筹经费,或民间捐献。不同的州县有不同的筹款方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
When myths become canonical beliefs within a professional culture, they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as a pernicious educational myth the belief that the ability to teach well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innate talent or skill. The first two sections of the paper aim to demonstrate (i)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naturally gifted teacher is a myth based on factually incorrect assumptions about expertise development and (ii) that this myth has several major negative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round teach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 We then we draw on the education literature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excellence, an instructional design/action research framework that prioritizes ‘deliberative’ practice over innate talent. We close with suggestions for how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library administrators can implement this framework within their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67.
当前,贵州新生代农民工在生存方面,以"非正规"和"弹性"就业为主,行业分布呈"两升一稳"的态势,职业的"内在性流动"增强,人均工资性收入呈"偏低"状态,群体内部贫富分化程度较大,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突破千元,实现了从"温饱"向初级"小康"的转变;在发展方面,面临着复杂而多元化的困境,表现为劳动就业与生存需求的双重压力、理想预期与现实发展的巨大反差、法律公正与暴力自卫的尴尬局面、二元心理与观念畸变的社会失范等。  相似文献   
68.
储光羲擅长五言古诗的创作,其五古诗歌中具有明显的仿古倾向。因为诗坛的复古潮流,东南诗人群体的整体创作趣尚,储光羲听从性格、思想等内在特质的召唤,形成了对五言古诗的特殊偏好。  相似文献   
69.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腾文化,介绍了图腾文化的源流,论述了图腾在服饰上的物态化体现及常见的物态化手段,分析了服饰图腾的缤纷化特征,以及在不同民族和相同民族的不同支系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并以动物图腾中常见的老虎、公牛、神鹰、犬、蛇和青蛙为例,归纳了常见共用图腾纹样及其共有民族,总结出服饰图腾纹样的广谱化特征。  相似文献   
70.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