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94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0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形成了内容精深、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生产力理论体系。邓小平对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宾价值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方面的论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2.
论述了邓小平崭新的战争与和平观以及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相似文献   
53.
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科技、人才等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54.
在新世纪开始之际,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把它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得到跳跃式的发展,在质量上得到全面提高。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的根本大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5.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多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地阐述了先富、后富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6.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 ,立足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大坐标系中思考我国的对外战略 ,形成了内涵丰富而见解独到的国家利益观。他的国家利益观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 ;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结合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今天 ,认真研究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关键、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的依靠力量等各个方面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就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的依靠力量——科技人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论述。邓小平发展观中的科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做了探讨,指出当前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性。阐述了50年代至今4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外交实践,说明经济与外交二者之问良性互动的关系。还从我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看经济外交的艺术所在,以探讨实现现阶段外交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9.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 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具有开阔性和前瞻性的特征、开拓性和创造性特征、开放性和明显的时代性的特征、深刻的辩证性特点、都强调实事求是等共性,但由于二位伟人所处时代、面临的任务及他们个性的差异,其思维也表现为开放性程度的不同和思维个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作者重点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进行探讨,从其认知取向、政治方向、价值标准、发展思路、目标追求等方面予以分析,认为是今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