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歌蕴含着对书写与死亡之关联的文化沉思,他将死亡的场景予以寓言化。这种哲学视界的解读呈现了隐含在爱伦·坡的诗歌中的一个深刻悖论,他一手呈现了令人恶心的死亡景观,另一手又指引着追寻虚灵真实的希望。他对生命的形而上思考,就升华在这个悖论所标示的两个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13.
《乌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艾伦·坡的经典爱情诗歌之一。凭借其优美的韵律、广泛的修辞、独特的意象、忧郁的基调而被广为传诵。"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主义研究。《乌鸦》也正契合了陌生化理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陌生化视野下对《乌鸦》从三个方面——意象、语言和修辞的陌生化重新进行解读有着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为更好地挖掘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布鲁姆将现代民主社会看作人类洞穴处境,其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权威意见的不可侵犯导致了大学的封闭和野蛮化,并遗弃了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想解决大学的危机,一是要通过思想史研究批判地理解现代视域的局限与来源,并回到古代视域中寻求自然正当;二是要通过以阅读希腊古典著作为核心的自由教育,接续哲学探索的传统,以超越现代洞穴,实现人的整全和良善的生活.而在实践中,对哲学、自由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处理将会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爱伦·坡小说中的“眼睛”意象的内涵非常丰富。针对爱伦·坡的三个短篇《丽姬娅》、《黑猫》和《泄密的心》,具体分析研究文本,发掘其中的“眼睛”的共同性,并研究比较它们的区别性。通过讨论这三篇作品中“眼睛”的深沉内涵,深入地理解爱伦·坡对恐怖的诠释及他对于人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在颓废、怪诞和阴郁中透出幻觉般深邃的美,引起了世人瞩目。这种恐怖效果的实现,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大量恐怖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与爱伦·坡自身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当时的文坛主流有关,但郝经过了爱伦·坡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众多恐怖意象中,场景意象群、关女意象群、动物意象群占据了主要位置,对这三者的研究可以今读者深刻了解其恐怖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神话及隐喻,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小说中表现的怪诞情况:马德琳死而复生,厄舍古屋轰然倒塌,让小说获得了隐喻性。倒退和回归现象的象征性的人生历程看成他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1930s, sexuality significantly shaped J. Edgar Hoover's public discourse. In response to a homosexual panic that plagued the nation's men and endangered his public persona, Hoover engaged in a passing performance. His masking rhetoric employed the pink herring, a tactic that manipulated a moral panic about sex crime to stabilize gender and sexual norms, divert attention from his private life, and silence an invisible audience that I term the fourth persona.  相似文献   
19.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20.
郑志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21-126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译介。文章发现,从1905年起,近现代中国对爱伦·坡小说作品的译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巅峰,至四十年代开始减少;近现代中国的爱伦·坡小说译介队伍极为分散,仅有少数译者将多篇爱伦·坡小说译成中文;多数爱伦·坡小说未能引起中国译者的持续兴趣,仅有少数被一译再译,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