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当代伦理学的最新理论发展——关怀伦理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必须在女性主义政治运动的目标基础上,在政治哲学视阚内理解关怀伦理,将关怀看作是一种政治价值取向和公共德性,而非个人美德,才能明确关怀伦理的理论属性是一种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3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归纳为三个方面: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重重压力下爱米丽反抗的不彻底性。内因外因的双重作用下,爱米丽的希望彻底毁灭,最终杀害自己最爱的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3.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较为常见,该现象或隐或显地表现在语言运用的诸多具体场境。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英语的人环境出现了改观,消极的性别歧视用语逐渐减少。词语的性别中和现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4.
生活在男权社会和宗教统治双重重压下的艾米莉.狄金森将自己隐匿诗后,巧妙地选取儿童视角,借助儿童的思维方式,透过儿童天真无邪的双眸审视世界和社会,以孩童顽皮乖戾的口吻尽情地宣泄了成人视角所无法实现的诗人对上帝虚伪的揭露、对宗教束缚的挑战、对种种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批判,以及对自由人生的渴盼。这种叙述视角以表面上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了成人视角批评的激烈程度,使诗人的悲愤和绝望情绪通过这样的缓冲,得到了理性的释放。诗人正是在这种"孩童面具"的遮掩下,建构着自己精神独立的人生目标,完善着她别样风景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5.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既是女权运动的产物,又是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结果。它具有斗争性、普遍性、矛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它影响广大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6.
This essay offers a theory of collective rhetoric derived from a case study of a central rhetorical event of the second wave of feminism, the Redstockings’ 1969 abortion speak-out. A central rhetorical function of consciousness-raising was the collective development of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I propose that collective rhetoric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llaborative articulation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s through such rhetorical processes as narrative, irony and humor, and symbolic reversal.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 rhetorical processes in feminist contexts and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a theory of collective rhetoric in understanding a range of contemporary discursive forms.  相似文献   
137.
In this essay, we examine corporeality, its discursive framings and the salience of cultural context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mbodied protest rhetoric on an example of originally Ukrainian and by now international feminist group Femen. We analyse the embodied rhetoric of Femen’s activism from various angl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pivotal role of cultural loca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emen’s embodied activism, in particular, and corporeal resistance, in general. With our findings, we hope to extend the existent knowledge on corporeal framing and politicalization of the body as a culture-specific site of resistance and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138.
在中西女性主义文论中都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倾向:人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女性主义。前者试图从本质上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的共性和平等,更倾向于发展人性;后者则强调两性差异,认为女性应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性中前进,更倾向于发展其女性。由于中西文化语境殊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中国后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不同,促使女性主义批评带上鲜明的本民族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9.
《玩偶之家》与《秃头歌女》属于不同风格的剧作,但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精神思想等主题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剧中女性人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社会女性精神受奴役,内心孤立无援的典型代表。生活的孤独和心灵的孤寂在女性主义的意识下引起内心世界的挣扎,而思想的觉悟必将引起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0.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