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教育   2786篇
科学研究   81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567篇
综合类   30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霆 《宜宾学院学报》2006,6(1):113-116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必须遵循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树立大培训理念,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02.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学生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受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发展性评价观为指导,坚持评价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0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部大开发不仅关系到缩小国内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态势,而且又直接影响我国争取中亚丰富矿藏资源的进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的劣势明显,发展的进程只能是渐进式,不可能是突进式的。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充分利用市场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4.
本主要阐述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多元化,多角度,互动式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05.
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农机化工作在引进新型农机具,加强农机科研投入,建设农机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和加强农机化法制建设等五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农机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6.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的开发必然要受到相应文化形态的推动。所以在这里提出设计文化并对其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阐述了设计文化的性质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多样性,结合西部社会状态进行分析,将设计文化理念应用于西部经济建设,提出了“西部设计,设计西部”的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907.
刘建岭 《教育科学》2012,28(1):66-7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908.
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生成,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蕴在于:最近发展区是促进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人"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更是高效教育教学的关键。先行组织者是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跨越和不断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9.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rapid increases in gender parity in primary schooling in Bangladesh and Malawi on gender inequities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f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we argue that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focused on achieving gender parity provide limited evidence that girls’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model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ender norms than in communities, or that by being educated, girls experienced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equitable gender relations they faced in society. The data illustrate persistent gender discrimination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learning,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in schools. These patterns of gendered discrimination and violence largely mirrored those that girls and boys experienced in their homes and communities, raising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al capacity of current gender parity and schooling models.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