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5159篇
科学研究   190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26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当日本文化中的情感性因素消失殆尽,逐利性成为唯一追求时,大连日资经济发展严重停滞。当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诱因出现后,大连有望再度成为日本经济文化关注的重点。所以大连在今后对日招商引资时,从日本崇强、节俭,讲究实用,擅长合作的文化特点出发,在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在引进日资核心企业的同时注重引进配套企业,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32.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33.
悲情政治是政治的基本形态和最高追求。悲情政治以对立为基本元素,以生存价值为动力,以独立意志为基石,以乐观主义为本质要求。毛泽东极具悲剧精神的诗词创作,艺术地再现了悲情政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4.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35.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36.
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面访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日两国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余暇体育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对待余暇体育的态度、动机、喜爱的运动项目及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37.
"媚"是古代诗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它既代表着诗家的美学旨趣和审美品格,也体现出文体规范转变.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诗"媚"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大致孕育和衍化于唐前,"媚"由品人论物扩展到谈文论艺,但诗评视野中,"媚"审美概念运用却不甚普遍;唐宋时期,"媚"开始较为集中地出现在诗歌批评和理论阐说中,"媚"的审美内涵和美学特征得到了较为详细的论说,被真正确立为诗学审美范畴;金元时期,"媚"得到了很好地承传,明代"媚"走向兴盛,许多诗家以"媚"对抗雅正、清远、韵淡等传统审美趣味,清代朴学大兴,理性的清人能辩证对待"媚"诗,肯定了诗史上有不少媚诗甚有美感,同时又批判了媚诗的柔弱,缺乏气骨,格调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38.
感觉通感,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尽管中英之间存在着诸如语言,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中英诗歌中的感觉通感却十分相似,本对中英诗歌艺术中的感觉通感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39.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 the aim of clarifying a concept of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otal sample of 395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apan responded to a pool of items mostly adapted from a scale developed by Starrett (1996) and provided additional data concerning their social experiences. The data wer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GSR) scale. It was found that “global altruism,” “active involvement with society,” and “understanding of interdependence” constituted a construct of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females, those who discussed social problems with their family, those who revealed a high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ose who had multiple experiences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community service showed high GSR scores. The scale provides both an awareness of the concept and a measure for determining levels of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unseling professionals are encouraged to consider their roles from a glob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 with the notion of responsibility being seen as central to the concepts of freedom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0.
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