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教育   261篇
科学研究   43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建设低碳社会是人类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低碳城市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视角,以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为例,指出沈阳市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存在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交通不协调、交通系统结构不完善,以及缺乏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等三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是基础、交通系统整合规划是关键和确立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是根本等解决思路,并分别给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因其用典庞杂、意象繁复,被称为“有名的难懂的诗”。本文从造成文本艰涩的多处典故入手,通过对其艺术模式的三个层面,即象征模式、整一现和堕落与拯救等的分析,以期较为深入地破泽《荒原》的艺术密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及本能论的观点对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进行分析。艾略特的作品中充满了重叠的意象与象征,长诗《荒原》就采用梦幻式的象征手法表现出诗人精神的幻灭和对社会的绝望。弗洛伊德学说为艾略特的诗作提供了形式及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1,33(2):294-301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松嫩平原,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积聚在新疆、内蒙古东部区和华南蔗果区;②1980s末至2005年间8区耕地总量上升,其中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三江平原增量显著,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减少,耕地空间重心由我国东部、中部复种指数较高的传统农业核心区向西北、东北等复种指数较低且生态相对脆弱地区迁移,整体土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③各区草地面积皆下降,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和新疆为减量主体;各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快速上升,其中黄淮海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增量占8区总增量的70%;林地面积总体增加,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占8区林地净增总量的90%,而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林地略降;④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增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松嫩平原,构成多为沙地、裸土地和盐碱地,表明局部地区存在土地退化现象;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未利用地进一步减少,后备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退化类型与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慧 《资源科学》1995,17(4):26-32
本文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与特点,将我国土地退化分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贫瘠化、土地损毁6大类,并总结出我国土地退化的3大特点:1、发生广,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明显。2、发展快,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3、强度大、生态、社会后果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认识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实践过程中的土地问题,探究新型化的一元化的土地制度走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的相关法律,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土地建设用地的市场化发展;减少城市工业化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的面积;加强对土地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机理与实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青  陈志刚  陈逸  叶依广 《资源科学》2008,30(10):1497-1502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和实证评价了中国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指出,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改变展现出来的,包括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效应,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对经济要素配置的结构优化效应,以及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对经济要素利用的经济激励效应。这三大效应在目前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差异,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7%、0.20%和2.65%,即规模扩张效应>经济激励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增长作用效应的发挥,中国政府仍需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结构和规范土地市场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土地资源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雷  张淑敏 《资源科学》2008,30(4):578-584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城市成为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土地是城镇化发育的唯一空间载体。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格局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完全相佐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国家和城镇城市化两个层面证实了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业发展态势及土地整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地区农业发展演变规律,是制定大都市区土地整治策略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化的导向下进行调整,其基本态势就是将生产、经济等资源转移到经济效益更好的产业或部门之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1978年的28.3∶40.1∶31.6,变为2008年的6.4∶21.1∶72.4;受城市化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从69.1万hm~2持续下降到32.2万hm~2,但种植结构方面,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播种面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受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影响,第一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有限。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各区县间农业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这也是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依据。并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目的,将农业发展与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提出不同圈层的农地整治策略,以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事业,要获得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本文结合北京郊区区县土地整理前后农户土地利用状况的调研,探讨了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城郊农户面临的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和就业选择机会成本,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参考。结论认为:①土地开发整理在发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等级等正效益的同时,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和转用、经营限制正使农户承担着较多的机会成本;②土地发展权让渡机会成本和经营方式选择机会成本是农户选择权受到制度限制而造成的,其本质是土地开发整理这一公共产品社会成本的转嫁,而非农就业机会造成的耕地利用率低则是农户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③合理的发展权补偿、整理后土地利用经营方式的灵活选择和农产品公共物品补贴是提升都市郊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