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用特别的方式关注着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安危。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道的核心基础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精髓,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无为"看作无所作为。老子试图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的治国效果,体现了"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的发展,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32.
作为文坛大家的老舍在其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叙述腔调,即坚持以人物为叙述视角,采用外视角的双向流动的叙述方式,由此体现出个体生命的内部活动,完成对人物的全方位塑造.  相似文献   
33.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4.
道家思想自从杨朱立派就在世人心中奠定了消极的思想基调。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道家思想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熟知的就是老子和庄子这两个阶段。从本质上讲,老庄思想的产生背景决定了其难免带有消极的因素,应用起来也与社会现实有偏差,但这不妨碍我们正确认识和积极应用老庄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5.
象征人类学者认为,没有象征,就很难说有社会情感的存在;社会生活在它的各个方面和它的各个历史时期只能由一个巨大的象征主义造成。“射背牌”仪式——人生情感仪式,就是一种对婚姻、情感的一种象征性呈现和表述。它是在“高坡苗族”这个特定的场域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6.
老舍、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在他们的文学世界中,婚恋模式是引人瞩目的问题。在老舍看来,爱情与婚姻是割裂的,所谓理想的婚恋,就是要有一个贤淑宽容的女性,并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张爱玲恣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书写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荒谬。对老舍、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观审视比较,探究老舍、张爱玲婚恋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37.
王文进著、柳向春标点《文禄堂访书记》作为近代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一直被学界广泛应用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重要工具书。但该著亦不乏疏谬之处。现以劳权、劳格兄弟校跋本为例,略陈其失,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38.
洛川(甘杰村)方言的四个调类在调值上表现为“平声(阴平、阳平)低,上去高”.蟹摄开口一二等、合口二等(多数),以及效摄的韵母依据调值的高低分化为两类:蟹摄平声为[ε]类,上去为[εe]类;效摄平声为[(o)]类,上去为[(o)o]类,遵循“低调低舌位、单韵母,高调高舌位、复韵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39.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学说作为治国之圭皋。集中体现黄老思想的《黄帝四经》是研究黄老学说的重要典籍,其中的《经法》篇对于法制的具体阐述集中体现了黄老学说的法律思想。其余各篇中也有法律思想的具体表述。《黄帝四经》的法律思想同儒家法律传统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后世的发展中,黄老思想已融入以儒家为主流的帝制政治法律思想体系之中,并成为后世一些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0.
丧葬习俗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民族文化系统和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畲族丧葬习俗在历史上发生过从悬棺葬、火葬到拾骨葬的演变,变迁之中有传承,这种演变与民族迁徙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