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3564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232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极拳的古典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陶,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易学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和"、"气"等范畴在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太极拳具备了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992.
陈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9):102-103,112
《解读体育文化》一书,将哲学与我们生活中的体育融合在了一起,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了人类文明进步史中与体育息息相关的体育现象,使现代人对体育的渴望更强烈,对体育的认识更明晰。  相似文献   
993.
李延超  饶远 《体育科学》2006,26(11):41-48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血祭、崇火;而傣族为河谷、坝区民族,其体育文化特征中又彰显水文化的民族情性:柔美、传情、崇水。如此,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便具有了典型的比较科学理论中提出的“可比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社会观念变迁视角,梳理和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观念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保守性向进取性转变、依附性向自主性转变,并对导致这种观念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商末第五期(黄组)卜辞中伐盂方卜辞属帝乙时代,伐人方卜辞属帝辛时代;周祭祀典组的"王廿祀"卜辞属帝乙卜辞,"在上"组的"王廿司"卜辞,属帝辛卜辞。商代晚期帝乙帝辛卜辞不同时期使用的决辞是有区别的,"兹用"使用在帝乙时期(包括文丁时),"兹御"帝辛时期。乙辛卜辞的贞人可分为两类:类、黄类。类的贞人有、、泳;黄类的贞人有黄、泳。以乙辛时代分,贞人、☆属帝乙时;贞人黄属帝辛时,且仅见于帝辛九祀至十一祀伐人方卜辞之中;贞人泳则属帝乙帝辛时的两朝老臣。从乙辛祭祀类卜辞的情况看,祭卜辞的时代在文丁、帝乙时期,下限为帝乙时期,帝辛时期无祭类卜辞。乙辛祭祀类卜辞正好印证了古文献中所谓帝辛时不祭祀上帝先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996.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史志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历来不乏研究者。本文试对历代《汉书艺文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对有关代表性研究论著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寻绎历代《汉志》研究的发展趋势,推动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凉山地区的385名(7~17岁)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32项体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两臂展长等计算出年增长值、年增长率。各主要指标结果显示:在8岁(除坐高)、11~12岁、14~15岁时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两臂展长,年龄越小,较其身高相比越短,至15岁以后两臂展长逐渐超过其身高。调查中还发现各年龄组的各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四川汉族同龄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万历《会典》的编纂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明库 《图书馆杂志》2004,23(12):62-67
万历《会典》为明代官修的行政大法,也是记载有明一代典章制度最重要的史著。其在编纂上呈现鲜明特色,如统分结合,结构严谨;图样众多,形象具体;遍用小序,提纲挈领;典、例结合,编排有序等。同时,由于卷帙浩繁、典例繁多、成于众手等原因,又存在着纪年混乱、避而不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全面记录了西汉一代藏书状况。它以官修目录成书,其分类排列系统严谨细密,注文、序文写作简繁得当。它不但总结了我国上古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后世文人治学的工具,而且也为后世目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Singaporean Chinese director, Yi Shui, created a Malayanized Chinese-language cinema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and offers a retrospective of the way people in Malaya and Singapore framed their nation-building discourse in terms of anti-colonialism and anti-imperialism after the Bandung Conference in 1955.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term huayu dianying (Chinese-language cinema) was not first used in the 1990s by schola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but that its origins can be traced to Singapore and Malaya in the 1950s where Yi Shui promoted Malayanized Chinese-language cinema in the Nanyang Siang Pau. This earlier use of the term “Chinese-language cinema” overlaps with its current academic usage, including films in Mandarin and Chinese dialects. In 1959, Yi Shui’s essays were collected in On Issues of the Malayanization of Chinese-Language Cinema. Yi Shui also directed several Malayanized Chinese-language fil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his “Chinese language cinema” film practice by examining the discourses surrounding the “Malayanization of Chinese-language cinema” in order to show that his semi-documentary Lion City and the melodrama Black Gold attempted to mediate the misunderstandings rooted in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politics of various dialect groups through a “multi-lingual symbiosis” of Chinese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