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73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71.
冯班为明末清初知名学者,其著《钝吟杂录》通过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对程朱理学的空疏之弊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出强烈的反理学思想倾向,对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周作人出于对《沈园》二绝句和散文随笔的喜爱,结合时代语境,巧妙传达了自己的好恶和倾向———弃置了先前凭吊式的历史感发,不再过分专注对真性情的感动与对"幽怨之情"的强调;对陆游"国防诗人"的头衔不以为然,实则对"国防文学"进行回应,间接声援鲁迅,展露其一贯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73.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常见的人物群像,由此衍生出的“看”与“被看”二元结构是其基本主题模式。莫言《檀香刑》依循鲁迅的批判精神,把“看客”形象升华到了更高的艺术层次。比较分析二者笔下“看客”形象的异同,透过“看”与“被看”之间的权力关系,凸显“看客”形象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于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桑宁霞 《教育研究》2006,27(4):61-64,95
鲁迅的教育理念以大众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以实现个性、群体的自立、自信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为途径,以开放、多元、灵活为手段,以民主、平等、尊重为实施前提。这对当代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7.
《春秋》记鲁国君臣事,自有其法,与记他国事有明显不同。约合观之,有称谓有内外之别;记鲁事多有讳语;君臣聘会班次与用语多有讲究;征伐自败不书,他败则书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
是杜参还是富参——《七略》、《别录》研究一得曹之ABSTRACTInthestudiesofQiLueandBieLu,researcherssinceTangDynastyhavemistakenlyregardedDuCanasoneofthec...  相似文献   
79.
当代"反思文学"思潮承继了鲁迅的理性品质和敢于直面人生的精神,对文革及更早的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大胆的质疑。另外,"反思文学"和鲁迅在对人及人性本质的探询上存在诸多暗合,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爱情的反复诘问、对自我的深刻解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面对这种景象,在文化界掀起了左翼文化运动,这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文化的解放。在这次运动中,以宣传革命文学为主,又对革命文学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指引宣传走向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