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产生的迁移,虽然不完全是具体知识的迁移,却是汉语发音习惯、发音部位的迁移,也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并非仅限于正迁移。普通话和英语在发音的特征与规律、音位的数量与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而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在二者相似性较强的方面,正迁移作用较为明显;二者差异表现明显的方面,负迁移作用却占了上风。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本质和产生的条件和因素的认识,对两者进行音素、音位及音节等方面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准普通话正迁移作用的条件,尽量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影响,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讨论恩施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及周边方言声母系统的异同,重点着眼于"异"。试图为恩施方言区的人学习好普通话提供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可以成为其他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以城市为中心来促进推普工作的全面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以黄石为例,列举了黄石推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黄石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语流音变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黄石人在学好普通话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4.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5.
<闽音正读表>是帮助福州人学习官话的工具书,出版于1919年.本文对该书做详细,分析,探讨清末民初闽语区官话系统的面貌.  相似文献   
36.
从比较中看桂柳官话的历史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言的地理分布往往体现历史的层次。白石、荔浦、柳州、桂林四地从南向北,从农村到城市,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演变上的阶段。白石话代表了桂柳官话的早期形态,桂柳官话大约形成于元明之际。  相似文献   
37.
邕剧是流行于广西南宁一带的皮黄戏曲剧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棚官话”是邕剧演出时使用的一种艺术化的舞台语言,具有独特性、夸张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文章从剧本、音像材料和实地调查中整理出4600多字,列成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38.
通过比较湖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上的特征,提出利用学好普通话发音的机会,培养语音感,增强对语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39.
《玉梨魂》与《雪鸿泪史》是民初鸳蝴派小说的代表作品,其共同点都用了以诗词入文的叙述形式。这种叙述形式在演进中不断地发展。从明传奇的“附赘累牍”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以诗为媒”,直至《玉梨魂》与《雪鸿泪史》,入文诗词开始承担起传达人物情绪体验的叙述功能。这种叙述形式既源于古代文学传统,又适合小说中旧礼教下才子佳人情感表达的身份需要,徐枕亚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但这种叙述形式历来为新文学家们所诟病,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0.
Italian-schooled Chinese migrant youth in Prato enact a Chinese diasporic identity which develops as a result of the diasporic stance they manifest through Mandarin-speaking practice, in addition to other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Mandarin. Being children of Chinese migrants with limited Italian literacy, the youth speak a Chinese dialect and Mandarin with parents. Interestingly, they show a propensity to communicate in Mandarin with Italian-speaking peers when they choose to speak a variety of Chinese with them. They also seek alternative means of engaging with and learning Mandarin, even though it is not a school curriculum subject. The youth’s diasporic stance derives from being considered Other in their situated social field. In fact, their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Mandarin are strategies they implement to deal with exclusionist discourse. This finding emerged from a study of the youth’s linguistic repertoire, language practice, and 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self. Data collection comprised questionnaire completion and or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