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106篇
科学研究   2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73篇
综合类   170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朱熹有关立法方面的认识在其整个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律法精神上主张立法为公,在对待旧法的态度上坚持勇革弊法,在立法技术上力主行简易之法,在立法手段上认为应当“德礼刑政”综合为用。朱熹在立法领域的思想是比较丰富全面的,其中不乏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2.
从形式合理性的角度来审视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重在阐明无论在立法、司法或刑事法律理念中,都要坚持形式高于实质的原则,因为我们要追求正义的结果,就必须经历正义的过程,而该正义的过程便是形式合理。  相似文献   
33.
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备、竞争机制不完善、机构重叠臃肿、私欲膨胀及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是造成腐败现象的根源。不论从执政地位、改革开放还是从搞好市场经济来说,我们必须严惩腐败、根治腐败。  相似文献   
34.
当法定最低刑为管制时,如何适用减轻处罚,在法律规定上存在漏洞。认为应适用罚金与没收财产的代表性观点实际上加重了处罚,没有合理地弥补该漏洞。对此难题的化解应导入刑法第37条,给予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35.
肉刑是中国古代早期一种残酷的刑罚,延续千年,而在汉文帝时得以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汉文帝废除肉刑这一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汉初特有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汉初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以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废除肉刑改革的催生剂和内动力。同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成功历史经验也给当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死刑改革中政治决策者作用的定位及刑罚改革的立法技术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模式与内容选择,正确处理校、二级学院(系)二级督导的关系,督与导的关系,并就督导评价体系建设中发挥激励性与导向性,提高督导工作质量,提出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将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知名企业迅达(中国)电梯公司深度合作,逐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品牌,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8.
体罚是有意地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受罚者的痛苦。体罚的广泛存在主要是由于施罚者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简单化以及法律意识淡漠。体罚除了引起儿童的即时顺从以外,会造成对儿童的身体伤害,还可能导致儿童在道德内化、攻击、过失和反社会行为、亲子关系的质量、心理健康方面引起问题,而且这些效应会持续到成年期。因此,有效地遏制体罚,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学会理性惩罚,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多元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9.
教育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的合法职权,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学业型失范行为、违纪型失范行为、失德型失范行为和违法型失范行为。为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权的积极影响,实施中应遵循一定的要求,明确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教育性导向,明晰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构建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体系。  相似文献   
40.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