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对新疆9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以本地区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线索,以解决好研究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矛盾为切入点,以改善校际行为为重点,建立一条创新型、开放式的特色研究生培养之路,以期从根本上实现新疆地区研究生培养的质与量和谐发展,促进本地区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2.
研究生是我国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入学规模扩大,针对研究生除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以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地方院校为调查研究样本,旨在探索地方院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区别于老牌院校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83.
本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并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4.
江苏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机制运行了10 多年,对提升江苏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质量及整个研究生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近年来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机制的一些固有 模式在给具体实施方带来较大压力的同时,也开始成为其效应发挥的绊脚石。作为机制的设计者和 具体实施方,应该从论文抽检对象、抽检方式、论文评议指标、评议方式、过程管理、专家遴选标准、 评议结果反馈办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寻找更加有利于发展的新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85.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相似文献   
86.
合理有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之后, 形成了独具特色又较为稳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其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分析和总结美国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例如强调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提倡学科交叉,增设跨学科课程,灵活学生选课和教师授课形式,注重知识更新和对课题进展的合理考评等,对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2019年考研招生单位自命题接二连三出现低级的严重失误事件,引起全国舆论关注。文章指出,在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的同时,必须反思原因。与社会舆论要求收紧学校自主权相反,应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并推进大学进行现代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88.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从教育的本源和目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评价的方向性改变和实现教育评价的转变路径四个角度,探讨成己成人的教育本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以及由注重排名转向五育并举的方向性转变。详细介绍了新时代落实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新路径,阐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的可贵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9.
通过分析近五年全国97个高等教育专业硕士点2 048篇学位论文的选题,发现既有研究领域广泛、密切关注热点、研究方法多元等向好的特征,也有缺乏创新、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实质性比较研究、微观实证欠深入、研究方法趋同且运用不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的现实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以期能为高等教育硕士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sought after by students primarily for career development.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other meaningful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students pursu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a Malaysian university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erceive their meaningful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upon study completion in one research university in Malaysi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the university with 33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inly from Nigeria, Pakistan and China. Findings show that postgraduat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not only want to contribute to their home society through 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ut also to their host-country and third-country communities. The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cro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factors shaping the micro-level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new insights into vital nuan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outcomes relating to meaningfu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