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生发于蒲松龄情之为高的至情思想,至情是他反抗封建礼教的最高思想武器。他的至情体现在恋爱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与尊重,交往形式的大胆、奔放;至情结局的惊奇、浪漫。这种至情思想的出现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也与蒲松龄自己的爱情理想追求有关。  相似文献   
72.
宋代杜诗学的发展历程,变动不居而异常复杂。在这一发展史的横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因素,即文献上对杜甫诗集的整理,文化上对杜甫人格的尊崇,文学思潮上对杜甫诗法的追慕,三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都包含了变的因素,共同构成三维一体的宋代杜诗学横向谱系。杜甫地位在宋代的确立,是三个因素的合力所致。文献流传、文化转型与文学嬗变,共同促成了宋代杜诗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73.
荆璞小考     
荆璞是北宋末金初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但由于史料没有记载,致使其人隐而不显。梳理、研究金代字书、韵书前所附的序中的点滴记载,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并大致推测其所编修的韵书《五音集韵》之体例。  相似文献   
74.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东亚文化圈里的母狐一直被视为反面形象,"狐狸精"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刻画的狐女用智慧大胆追求爱情,展示出新女性的生存状态;用智慧挑战封建礼教,颠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传统;用智慧挽救爱人,令"狐狸精"成为美丽与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6.
东晋时期,郭璞因为卷入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被叛将王敦杀害。他虽然是因政治斗争而慷慨赴死,但是支撑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却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家政治理念和道德精神,而是摆脱人间苦难,成为快乐神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理想。正是在宗教动机的支配下,郭璞不仅做出了一系列荒诞、乖谬的举动,而且面对屠刀从容自若、视死如归。郭璞的被杀,既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也是他在宗教理想鼓舞下主动追求的结果;他既是东晋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也是神仙道教的虔诚殉道者。郭璞之死是一个生动的个案,正确认识其性质,无论是对郭璞和魏晋文学史研究,还是对道教史和文化史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穆天子传》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史籍。郭璞首次为之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郭璞的《穆天子传注》用多样化的注释形式解说文本,其注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资料和魏晋时期的语言资料,注释中重视异源资料的价值和相互印证,而且论断严谨。郭璞的《穆天子传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出郭璞严谨、诚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78.
近代以来国家沦丧,爱国志士急寻解救之法,"教育救国"就是其中之一。教育家黄溥身体力行,走上教育之路。在从教的一生中,黄溥扮演了专科教师、中学校长、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多种教育角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教育情感,包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尽心尽力的责任感及奉献一生的热爱感等,这些情感同专业知识等因素一起造就了教育家黄溥。学习黄溥的教育情感,对促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教育强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绝版木刻,在同一块板上,进行多次刻作和套色,作品完成时,在木板上只保留有最后一遍印制色彩时的浮雕图案和线条,整幅画面无法再复制,故名"绝板"。绝版木刻在普洱谱写出了中国木刻艺术的神话,这源于普洱艺术家们真情实感的艺术创作。普洱木刻家离不开普洱的山水与这里繁衍的民族,是它们滋养着每一位创作者,厚重的家乡情爱经过沉淀、升华,发展成为高雅、神圣的艺术作品。普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使这朵艺术奇葩不仅得到了保护与发展,也使它在普洱有了后续者。  相似文献   
80.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 ,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 ,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