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和技术成为困扰中国和平崛起的两大难题。本文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技术与一个国家实现崛起的内在联系。最后,文章就中国如何破解困局,实现和平崛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围绕着“天人关系”的讨论而形成的。小邦周能取代大国殷的现实,使人们深刻而真切地感受到天命不可信,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人自己。《诗经》最早对人的生命作出了深刻思考:生命短暂,一方面主张及时行乐,一方面敬慎职业,好乐无荒。  相似文献   
93.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夏商周时期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备的古礼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即所谓“礼崩乐坏”。但“礼”没有就此消亡,“礼”在治理国家、对外交往、个人生活等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左传》作为传释《春秋》经而做的一部可信史书,大量记载了当时“礼,,的情况。从《左传》关于“礼”的丰富记载中可以看出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4.
从《左传》看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表现在人们对民与神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在对民与君关系的认识上,反映了社会过渡期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民的力量的逐渐强大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民本思想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政治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5.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居民的春节消费状况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农村居民春节消费的一般特征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
唐五代“春衣”发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衣”首先是国家对募兵制下的官兵(健儿)及中央内外诸司机构的官奴婢、番户、杂户等供给的春季衣装,作为他们执勤服役的衣料报酬。其次,“春衣”也用于赏赐统军在外的将领、身居要职的朝中大臣及抚绥藩镇首领。其三,“春衣”作为官员俸料的重要内容,始于中唐的南衙十六卫和北门禁军,在晚唐五代宋初逐步扩及诸道节度使及文武百官。最后,“春衣”还作为雇价的一部分出现于敦煌文书中。其时“春衣”已流行于当地民间。  相似文献   
97.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军事制度和军事伦理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信念伦理的价值合理性的追求逐渐变为基于责任伦理的工具合理性的追求 ,实践理性迅速上升成为其伦理理念的基本特征。先秦诸子关于军事伦理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军事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性别角色的区分下,礼制对妇女有着相应的约束。男女有别的社会意识将她们束缚在家庭之内,虽然,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活动,但是男女地位不协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有关妇女家庭地位的评述,多从女子的家庭经济地位切入,没有深入到她们本身所受礼法观念的束缚和对其一生的影响,因此,从礼法角度进一步探讨她们的家庭地位,就具有一定补缺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临沂地区春节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当前临沂在春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宣传,切实、有效、全面地保护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春节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0.
战国问对体文献有众多独特的言说方式,其中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主动性咨询、请教行为。流行于整个春秋时期的"访问"制度,在言说方式上与战国问对体文献有着众多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具体考察"访问"行为的文本事例,可以断定问对体文献应直接来源于"访问"制度。在从"访问"行为走向诸子问对体文献的过程中,孔子及稍后的七十子著述起着重要的桥梁,对战国问对体散文而言,他们的努力无疑具有开创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