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历来被认为是歌颂劳动者、抒写农村风光并反映作者喜悦心情的名作。笔者参酌史乘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把这首词的创作主旨简单作以上认定并不全面。此词婉曲地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活动的批判,和在仕途上不得重用的苦闷情。  相似文献   
712.
苏轼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立足于政治文化视野,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苏轼是幸运的:他不仅是"科举社会"的成功者,而且是求仁得仁的党锢清流。至于其不幸,只不过是贬谪文化背景下士大夫遭际的一个样本:士大夫之被贬谪,不是自苏轼始,也不是至苏轼终;就士大夫受处罚的程度而言,苏轼既非空前,更非绝后。因此,不宜诉诸道德主义情绪将其放大。  相似文献   
713.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