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相关精神,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态度,针对“两课”教学存在的系列弊端,探索和采取各种教改措施,以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加强和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唐后期两税三分制的实行使得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进行了利益分割。由于地方的财政包干制,使得地方财政能够利用两税收入、财政羡余,甚至还有私用钱和军资粮储参与救灾,在常平义仓的建设、赋税蠲免、灾害赈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减轻灾害及救灾给中央财政带来的负担,唐中央政府也多次督促地方利用留使、留州财政进行救灾。地方财政参与救灾本身有中央政府与地方利益冲突的背景,但客观上也提高了地方救灾的主动性与效率,促进了唐后期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唐后期两税三分制下的地方救灾也由于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的废弛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63.
用实空间重整化群方法计算二维正方晶格Ising模型,给出临界温度及临界指数。  相似文献   
64.
“两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大学生美好的灵魂,要实现这一目标,“两课”教师就必须充分认清自身在学生科学价值观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试论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互联网上不良东西的传播等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也对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师的角色以及专业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两课”教师的素质对于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两课”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两课"实践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两课"育人功能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两课"实践教学,必须解决好"两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安排、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以及专项经费来源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8.
“两课”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简要分析了目前“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改进“两课”教学不足的具体方法。“两课”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大教材改革力度,加强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9.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是“一国两制”提出的基本前提 ;台港澳现状是“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客观条件 ;争取在国际关系和两岸互动中占据主动是“一国两制”决策提出的战略目的 ;“一国”条件下“两制”关系如何处理是“一国两制”决策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  相似文献   
70.
清代前期,商业文化对文艺美术发展影响深刻,“扬州二马”与“扬州八怪”之间的文化互动的史实、缘由及其影响即为这方面的典型个案。对这一典型个案的考论,是正确认识清代文艺美术发展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可补正梁启超有关清代文艺美术“价值极微”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