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5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1.40卷本《古今小说》的版本为人周知的内阁文库本和前田尊经阁文库本以外还有法政大学图书馆所藏本。2.如上三本中最早出版的前田尊经阁文库本是与内阁文库本和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同系统的版本。3.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是完本(存34卷)而比内阁文库本早印的本子,但版木不同。24卷本《喻世明言》是用法政大学图书馆本版木后印的本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402.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403.
萧红的创作深受鲁迅影响,这一点在她后期的作品《呼兰河传》中表现明显。她在创作思想方面接受鲁迅关于改造国民性的创作主张;在题材选择上,与鲁迅一样将故乡的人和事作为创作的主要源泉;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体现着作者对中国农民深沉的爱与憎。  相似文献   
404.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在此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05.
简论萧纲咏物诗创作的诗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纲发扬踔厉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咏物的传统,几乎无物不咏,并且体物细微,穷极巧妙,有的作品还达到了情与景会、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萧纲咏物诗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表现力,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遍诗化。  相似文献   
406.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邓小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历史性课题,形成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407.
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外交目标的科学建构、外交政策的科学决策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国际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08.
令是下行公文中的一种,以简炼朴实为风格特征。但魏晋以还,在唯美思潮和贵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令文与其他公用文体大多成为文士炫才耀博的载体,以典雅藻辞为美,此风至南朝尤甚。《文选》“令”类唯选《宣德皇后令》一篇,是任日方代宣德皇太后王宝明劝萧衍进位梁公而作,实质是劝禅文。禅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主要转移方式,劝禅文则是这一方式衍生的文体之一。任日方先后代拟有多篇以萧衍为对象的劝禅文,但因所代的名义作者身份和写作时间不一,笔法各各有异,都恰当地展示了名义作者与萧衍的关系,并涂上了作者与萧衍特殊关系的心理色彩。  相似文献   
409.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三个有利于"孕育、启迪了"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410.
“两条腿走路”,是小平同志新时期之初提出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它成为之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也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自学考试的多年实践证朗,“两条腿走路”的思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