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3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表明,欧美和中国的田径训练基本上原地踏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田径后进国家迅速进步,遂使中国与奖牌无缘。中国田径必须大力进行训练改革和管理改革,其关键在于端正思路:克服线性思维、采纳辩证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吴简中的“士”只能是士兵,不是有些学者诠释的“游士”或“学士”。士租种国有土地后,熟田“依书不收钱布”,最大的可能是封建政府如何安置丧失战斗力但仍有一定劳动力的士兵和死亡士兵家属措施中的组成部分。吴国军屯采取租佃制和定额租方式,但吴国军屯尚有许多疑问,有待日后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53.
本文考察了尹湾M6十二号木牍《君兄衣物疏》和十三号木牍《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M2木牍《衣物疏》中表示衣物的词语,对其中的絪、合、後、直领、巨巾等词语作了重点考释,并订正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两部辞书的释义、收词及例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4.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与艺术的虚实关系宇宙观高度作本体论论证。他借助“气一元论”思想对宇宙生命本体-“道”的“虚实相生”精神作了唯物论的阐释,并由此指明了中国的艺境追求指向“道艺一体”的理想的必然性。这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的哲学原。  相似文献   
155.
本文通过阐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思想,结合实际探讨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6.
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明《世说》在唐代业已成为一部知识分子喜闻乐见的通俗经典。  相似文献   
157.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8.
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注疏》,堪称善本。但在校刻时,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达到尽善。阮本《毛诗注疏》结构复杂,有谱、序、经、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等多种层次。其中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中涉及多种古籍的引文,这些引文与原书相较,经论证,有不少错讹影响到阅读;也有原书今本反误者;原书已佚者通过旁证和传统小学方法作校正。  相似文献   
159.
"焉"字在古书训诂中解作"于是"或"于+宾";古籍异文中"焉"与"于是"相当;"焉"与"于是"对文、互文;焉字在语法意义上与"之"或相当于"之"的代词完全不同,而同于"于+宾";此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动词,既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又有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后面加"之"或加"焉"词义不同;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焉"可以做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用.  相似文献   
160.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 ,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 ,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 ,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形象性特征 ,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 ,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