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旅游文化与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不仅是保持区域旅游特色的决定因素,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更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扬州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树立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开发出高品位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并注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2.
文章分析了扬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指出目前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学校内部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在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特色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3.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他”和非“他”型,由于语用的不同而叠置存在。非“他”形式有六种类型,“民勤型”、“兰州型”、“宕昌型”、“定西型”、“武威型”、“甘谷型”,都是羡称形式,其中“甘谷型”跟吴语区的一些方言形式相同。这些类型的来源,(1)有继承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和“其”的,(2)有远指词“那”变来的,(3)有“人家”合音及其不同音变来的。“(3)”这种形式,有语法化的倾向。有些方言已经完成,其后可加“们”、“家”等复数后缀;有些方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4.
河州话语法——语言接触的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州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河州话的语法在汉语方言中颇具特色,如语序是SOV型、名词有"格"等语法范畴,其成因是由于语言的接触。这种接触所形成的区域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层次。河州话语法成因的讨论对研究语言接触影响在形式、结果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5.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个由阮元、王豫两大家族女眷为主、参与成员及于长江南北的女性诗文团体在扬州一带异常活跃。这一团体名曰"曲江亭诗社"。她们不仅诗文唱和活动频繁,而且文学成果也颇为丰硕,但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诗社,如"清溪吟社"等,名声则远远不及,主要原因乃在资料缺失。通过对清代地方文献的搜罗,得其点滴遗迹,并借此复其概貌。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中国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教育虽然以科举为目的,但是古代一些书院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建树的杰出人才。清代扬州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当地盐商雄厚的财政支持。这些重要条件给书院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以后形成清代扬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介绍了客家方言特征词的界定及其提取方法 ,并列举了部分例子 ,然后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近代汉语词 ,以此说明客家方言与近代汉语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对十余年来的巴蜀方言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其成绩与不足,以期有利于巴蜀方言语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9.
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职业能力强不强、教师职业水平高不高、校长职业素质好不好,是关乎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关乎整个职教事业生命与活力的关键所在,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力争在实践中有新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0.
东晋南朝时期,淮南寿春(阳)是南北争战的热点区域之一,双方经常利用当地水文条件来克敌制胜。首先是通过河道运输部队、给养并进行水战,北伐船队主要由黄河入蒗荡渠,再分别经颍水和汝水南下入淮。北魏曾在寿春建立了船厂、港泊和一支水军,并普遍运用树栅阻止敌船的战术。南方政权至寿春的水路或是溯濡须水、淝水而上,或是经中渎水溯淮而上。双方还运用筑堤蓄水作为攻防手段,如积水灌城、开塘放水阻遏来寇,梁朝甚至修筑了规模巨大的"淮堰",企图藉此淹溺沿淮低洼区域的敌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