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最具有哲学思想的作家之一。《我与地坛》是作家历经磨难和困苦之后的心血之作,积融了他十五年来对生命爱和忧的沉思与断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不断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看到生命中难以承受苦难的普遍性,也敢于在苦难中不吝前行,更把自己融入到生命整体的永恒流变中。从理解苦难到勇于生存,从敢于生存到懂得生活,一种宏阔而恒远的境界由此洋溢在个体周围,最终成就了作家内心无限的希冀与不舍的探寻。  相似文献   
42.
四川渠县文物管理所藏有一块由明代渠县邑侯高则腾于万历甲寅(1614)重刊的李白《游南阳清冷泉》诗碑。明代以后的许多有关渠县的文献,均记载“南阳寺,李白有诗”。然而明代以前的有关渠县的古籍中,没有南阳寺和李白旅游渠县并作诗的记载,且古今各种李白的诗文集中,编注者均明确地指出,《游南阳清冷泉》是写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李白至渠作诗之事是明代后期以来渠县的文化名流根据诗碑而推论并衍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43.
方外交,又称方外友,是指世俗中人与出家僧道结成的朋友交谊。在元代,方外交之风大为盛行,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科举制度的一度停废,使广大士人的出路受阻,因此选择了社会性的退避。二是文人士大夫由于仕途失意,寻求心灵的慰藉。三是部分南宋遗民与蒙元新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而遁迹林下。四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自身对于佛道的向往与迷恋。五是由于蒙元统治者对宗教的优容政策。文学和出游构成元代方外交的主体内容。吟诗作赋、赏花观月、焚香煮茗、琴棋书画、诗酒清谈,都是元代方外交的重要元素。元代的方外交既有个人之间的友谊,也有群体性的交往。在元代,很多寺观酿酒售酒,一些僧道也竞相饮酒,与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元代寺观僧道饮酒呈现的逸风雅韵,与他们自身所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住有关,也与他们所交往对象普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有关。方外交和寺观饮酒风习中呈现的野逸气质,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涂抹了绚丽的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44.
大儒陈白沙是从祀孔庙的岭南第一人和唯一人,陈白沙从祀孔庙的成功为其“真儒”形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陈白沙被提议从祀到从祀成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除了各种学术上的解释以外,这个过程交织着各种学术的和政治力量的较量,使陈白沙从祀孔庙事件显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45.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里,对佛教灵异事件详加描述,无不透露出他对佛教神秘力量的肯定,郁结着浓厚的佛教情节。而作者在现实中却是排佛的,他以国计民生为重,描述佛教灵异事件是对统治者佞佛迷梦的警醒。  相似文献   
46.
2007年高策、徐岩红老师撰文就山西繁峙岩山寺壁画《水碓磨坊图》的机械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究。但该文对壁画中水磨机械结构的判断值得商榷,归结到一点,他们没有认识到,这部水磨属于立式水轮通过正交齿轮系统驱动下磨盘转动的传统水磨。此外,壁画《水碓磨坊图》反映了水碓与水磨加工粮食的诸多技术细节,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47.
戎州山谷祠系戎州人士为纪念黄庭坚而修建,建于南宋,迭加修茸,至今已达七百余年。戎州人曾在山谷祠共祭诸葛亮,建筑总体共三合两分。山谷祠自修建以来,便对宜宾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流融汇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8.
颜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了颜之推的文化品格,奠定了他的文化学术根基,为他以后总编《修文殿御览》积累了丰瞻翔实的学术、编辑功力。而颜之推入仕北齐,待诏文林馆,从事总编《修文殿御览》的文化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互相交流;他本人兼采古今、文质并重、经世致用、反对盛行的追逐浮华轻艳的文风等的文学主张也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使北方单一的质朴揉进了南方的清绮,而融合之后的文风更易于被南北双方文坛接受,也促使入北文人的创作注意吸取北方文化的特质而加速南方文化在北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49.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既非李商隐文,亦非唐文,而应为北魏文。《集古录跋尾》所载《大代修华岳庙碑》、《宝刻丛编》所载《后魏修华岳癌碑》与《修华岳庙记》实为同一碑文。文中出现的“常英”为北魏人;“直勤”为北魏宗室成员的特有封号,“直勒”应为“直勤”之误;“侯尼须”为北魏宗室成员,并与常英为同时代人。《修华岳庙记》作于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九月鸡日至太安元年三月三日间。  相似文献   
50.
三井庙重修事件展示了一个自发性宗教组织资源动员的图景。一个形式化低功能的老人协会是这个自发性组织得以形成的外部环境;受到现代正式组织制度和理念规制,秉承了传统社会中公共意识,具有一定民间信仰的退休精英的存在和作为,成为该组织成长的重要契机;现代社会的福利保障也让该组织成员免于后顾之忧。此外,坚定的信仰、民众的信任也是其资源动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