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997篇
科学研究   7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05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青阳集》是元代第一忠臣余阙的诗文集,记载了六百年多前元代合肥守军、民俗民风、士民生活态度、城墙修建、衣冠之家、西夏遗民、农民起义、重要官员、元末城陷、农业发展等情况,是了解合肥宋元时期实情最具价值的史料,是合肥弥足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是余阙留给故里合肥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42.
语音教学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是:正确颂读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会大写字母的使用;拼读音节时尽量用声母的本音;方音辨正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规范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3.
成书于金代的《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面如紫玉";元杂剧三国戏中的关羽开始有"赤面"或"丹脸"的直接描述,如"红馥馥双脸胭脂般赤""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等。蒙古族审美文化认为"赤面"或"红脸"象征着武勇,是好汉或英雄的体征之一;而《三国志演义》中关羽的"面如重枣"(疑原为"面如挣枣")之赤面的描写来自元杂剧三国戏而不是《三国志平话》,从而可推知《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就是《录鬼簿续编》所记载的戏曲家罗贯中。  相似文献   
144.
分析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特点,从概述语言和场景语言两方面阐释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的艺术个性及其艺术品格。认为其白话短篇小说概述语言:议论中见个性,叙述中见诙谐;场景语言:涉笔成趣,机趣横生。  相似文献   
145.
简述了唐代的守选、释褐制度,对有案可稽的16位中唐状元的初始职任与官阶作了考证,认为中唐状元夺魁后初始职任并不像明、清状元那样统一与固定,而是比较随意;中唐政府对状元初始职任与官阶的规定实际上并没有执行,有时还有较大的向上浮动,这种浮动带随机性。初任京职、地方职与从幕的人数比为5:4:7。  相似文献   
146.
陆羽少年时曾加入戏班,擅演"参军戏"。因其为参军戏撰词,始有"陆参军"之名。湖州是陆羽居住时间最长的第二故乡。唐代至南宋,湖州的参军戏演出十分活跃,由参军戏衍变而成的"宋杂剧"亦是方兴未艾。其中,既有著名的艺人,又有颇具湖州特色的曲目。所有这些,应该说是陆羽参军戏对湖州直接影响的结果。至于后世所出现的相声、滑稽戏、独脚戏等曲种,其实也受到陆羽参军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分析了英国在入职教育中的经验,探究了我国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探讨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8.
关于《楚辞·招魂》的作者,自汉至明清,学界多围绕屈原或宋玉为中心展开论述,民国开始,又生发出诸如宋玉屈原合作、作者不详等论说。而在当今没有更为直观和权威的文献资料情况下,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角度及其论证过程来看,还是《招魂》乃宋玉拟屈原作这一观点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49.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享誉后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世也不乏改编之作,清初戏剧名家李渔将其改编为《蜃中楼》。从两篇作品中的儒生形象入手,比较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从而探寻清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传承规律。  相似文献   
150.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