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华的写作过程及其转型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走势,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对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思索、改进的过程。而这个转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自身的不断调整修正,也有读者反应批评的约束作用,更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功能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说《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辛德勒名单》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的特质,进而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诞的处境及其做出的自由选择对《辛德勒名单》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持之以恒地关注权力对人性、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被权力挟持的荒诞生活更是被他提升到一种寓言化、传奇化的境界。在游刃有余、幽默迭出、清简传神的明清话本风格般的叙述中,刘震云展示了敢于担当的民间精神对荒诞社会的不公不义的反抗,暴露出了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的荒诞性,从而逼迫人们深入反思当今社会的可能出路。这无疑是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蔡逸君的小说《蓝色的马》对社会生活中人的内心深处所普遍存在的单调、精神空虚、深感为物所累、为物挤压而产生的无名恐慌心理情绪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所引起的心理变态进行了深刻、准确的揭示,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中化丑为美的秘密在于对丑的对象的生动逼真的“摹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认为滑稽是丑的一个分支,喜剧是对丑的“摹仿”。事实上丑与滑稽有所不同,喜剧是对滑稽的摹仿,不是对丑的摹仿。  相似文献   
16.
《局外人》中频频出现的‘光’这一意象,具有反传统的象征意义——从对理性和希望的象征转为刺目的恶性强势象征。暴露出理性结构体自身已经出现问题,并被问题带上了歧途。从而"为人"的理性精神变成挤压人的精神空间的暴力。私人体验的自由权力和言语权力逐步沦丧。默尔索式的"沉默"成为向人们启示真理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后遭到理性暴力将其处以极刑的审判。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了《鼠疫》中的象征,凸现了加缪作品"荒谬"和"反抗"的主题,颂扬了人们对瘟疫和战争的顽强反抗,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和生命价值的深切关注及人道主义精神。指出在战争依然存在、瘟疫死灰复燃的今天,《鼠疫》仍具有重要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福田繁雄是日本和世界设计界的大师,它充分运用以形易形、置换图形的设计新理念,使平面设计的负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开拓了设计领域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在以形易形的转换中,负形的意义被提升出来的同时,梦幻般的设计图像形态更加具有魅力,使幻觉在现实中发生与主题紧密的直接意义。正负形的矛盾和图像意义的矛盾,在这位设计大师那里成为设计的主要策略和理念,这一理念也被当今世界设计领域广泛的运用,对中国设计领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变形记》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0.
田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7,1(4):92-93,104
介绍反证法的定义、证明的原理及一般步骤,探索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