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文学中的荒诞,因其形式与内容更趋统一而使形式成真;因其对读者权利的承认而更有人性;因对叙述主体自主意识的强调和叙述、客体障碍的设置而强化了文学的语言属性。从而促成了文学的现代进化。  相似文献   
142.
反证法是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论证方法,它为一些从正面入手,无法使已知条件和结论找出联系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题涂途,它是通过给出合理的反设,来增加演绎推理的前提,从而使种只领先所给前提而变得山穷水尽的局面,有了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使学生看到增加演绎推理前提的方便功能。  相似文献   
143.
<上海文学>2002年第4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鱼蛋蛋的革命行动>,小说的诗性叙事生成了其厚重的生命,在深邃时空的重复结构中,呈现出存在的荒诞和个体在虚无存在中的"实有".  相似文献   
144.
逆向思维方式中蕴涵了许多独特、巧妙的数学思想。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5.
这里在对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基础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这一流派的代表作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方面所表现出的困惑感、荒谬感、绝望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进而对其艺术上的区别于传统幽默的特征和反英雄的人物描写以及“反小说”的结构方法加以阐述,旨在使读对这一学流派有简明了解。  相似文献   
146.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147.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文本分析入手,探求他对生命存在之谜的思考路径。《黄金时代》是以逻辑的推理演示了逻辑在生存境遇里实存与虚拟相交织的荒谬性。作者王小波放逐了爱情神话与英雄神话,从真正的民间立场上,逼近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在特定时空内王小波找到了生命与存在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9.
随着消费社会的悄然来临,人必须面对一系列包括审美问题在内的新的困境。瞬间支解了永恒,美被物化了。在审美的物化、美的对象的无距离、人心灵的虚无主义笼罩之下,当代之人放弃了此前对形式的神往,转而表现人的物性本能和冲动,荒诞成为当代人最突出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0.
卡夫卡的作品素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段来表现世界的荒诞性而著称,文章从古希腊诡辩家芝诺的物体运动的著名论断入手,通过分析这一论断在卡夫卡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因此所形成的目的对过程的"逃离",和因这种"逃离"意识引发的遗忘与重复的存在,得出了生活本身就是对人的异化这一结论,从而在某一方面阐释了构筑卡夫卡世界荒诞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