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生苦旅>是一部非虚构小说,它顺应中国当代纪实小说发展潮流,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现实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主要评述作品由现实与荒诞两种质素交融与建构出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2.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23.
荒诞是英美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英美现代派文学作品中的荒诞又具有哲理性,其哲理内蕴并不是哲学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把哲理、观念融入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心理体验之中,通过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其哲理性具有直觉性、抽象性、启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4.
《五号屠场》中荒诞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现象,是后现代派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中塑造了主人公毕利等一系列荒诞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揭露残酷、虚伪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  相似文献   
25.
“黑色幽默”(Black Humor)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_Heller)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黑色幽默”的经典作品。文章从主题的不确定性、情节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不确定性,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解读。认为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色彩的杰作。  相似文献   
26.
德国古典文学名著《吹牛大王奇游记》中有着荒诞性与真实性、游戏性与严肃性、民间性与官方性三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将无数笑的因子植入到奇幻的故事当中,使之充满狂欢气息。无所拘束的大笑与意味深长的微笑交合在一起,使文本既富轻松气息,又给人以思索的空间。通常读者能意识到的是前者,但后者也能以无意识的状态沉淀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白鲸》中以实玛利的出海、亚哈的反抗和结局的安排都蕴含着存在主义对于存在、荒谬、自由、选择的哲学阐释,这既反映了梅尔维尔创作的前瞻性,又揭示其见解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8.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29.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在王小波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小说中,权力对话语的规约是造成言说主体异化的重要原因,作家对话语管制的方式、流程、目的等加以"黑色幽默"式的揭示与批判,尽显真实与荒诞之间异名同质的关系.此外,对话语权和自由言说的渴求,也是王小波致力于主体救赎的途径和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