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俊熙 《现代情报》2007,27(6):168-170,172
目前,用户需要搜索引擎提高查准;而相关网站则通过种种的手法(甚至是非法手段)来获得在搜索引擎检索结果中好的排名来为企业获取利益。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1)搜索引擎如何制定策略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2)用户如何制定检索策略来进行有效地检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作弊,尤其是在英语考试中作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的现象,它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败坏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不完善的考试管理机制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通过考试作弊开除学籍的法理分析,对大学依法治校、依法治考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建议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机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实际能力;通过立法形式规范考试管理,以期进一步净化大学考试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陈蒲晶 《科教文汇》2011,(4):161-162
高校考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本研究具体探讨大学生考试违纪的心理原因及考试违纪后的心理状态,并提出对考试违纪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具体办法,包括情绪缓解、认知转变和学业规划三部分。以此来帮助考试违纪学生更加务实、乐观、积极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广泛使用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为了大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对计算机网络欺骗和嗅探技术进行分析,对网络欺骗的主要原理和技术以及嗅探技术的原理、预防、检测和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美国大学体育联盟(NCAA)在学生运动员招募过程中长期存在非法招募和学术作弊等违规行为,研究以边缘腐败视角解读相关违规行为及其特征。研究认为,违规方式较为轻微因而具有模糊性,直接利益受益者相互包庇因而具有隐蔽性,破坏了高校招生公平制度因而具有衍生性。NCAA为维持联盟公平公正准则,通过健全机构严格审核、精细招募程序量化标准、制定"极限施压"惩治制度等措施取得一定治理效果,但也存在治理局限。我国大学运动员招生实践中应采取厘清自主招生权限、构建全面监督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反腐败教育等措施严厉打击招生腐败。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容易遭受法律诉讼的行业,由于社会、公众、法律等原因,使民间审计职业近年来一直遭受"诉讼爆炸"的困扰.注册会计师要想有效地避免法律诉讼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审计方法和程序上要更科学和更严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校内外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试作弊影响高校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文明。本文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分析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武当道教将儒家纲常与成仙信仰紧密结合,突出“忠孝仁义”,宣扬“善恶承负”,提倡“诚信不欺”,并假神道设教,以“真武神”的威力驱使信徒去奉行其伦理道德。与此相应,武当山道教建筑的风水格局,也深刻体现出儒家宗法等级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 students who engage i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o discourage such action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frequency of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e. gender, course enrollment, and grades) of students who engage in distinct forms of the behavior by surveying undergraduates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USA. Of 292 students, 57.19% reported some form of academic dishonesty in the previous six months, with cheating on a test being the most frequent form (51.71%). Men and students in a study strategies cours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port rate for both plagiarism and making false excuses in comparison to women and students in a science course, respectively. Low grades corresponded with high rat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having provided false excuse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teaching sett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