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梅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17-120
"仁"的思想是构建孙子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孙子虽然较少直接论述"仁",但他阐述的"慎战"思想、"全胜"思想和"战后修功"思想却集中体现了"仁"。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研究孙子"仁"的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战争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关于儒商问题探讨的文章不少,主要集中在何谓儒商,儒商的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商是个宽泛的概念,很难用固定词语来表达它确切的含义。儒商精神的范畴是和儒家伦理主旨是一致的,可以说"仁"是儒商精神的内核;"义"是其社会关怀;"礼"是其行为之矩;"智"是其制胜之方;"信"是其发展之基。徽商向来以"贾而好儒"著称,以此为例,可以更明确儒商概念。  相似文献   
133.
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儒家文化强调"礼义",倡导"仁爱"的思想,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强势的影视传媒将儒家文化传播天下,滋养世人,促进中华文明进步,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4.
林语堂十分欣赏儒家的“仁爱”思想,同时又非常推崇老、庄的淳朴与率性,这使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道家的眼光来观照儒家,使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的异质基因。林语堂以道家来阐释儒家元典,来看待孔子其人其事,从而把儒家思想从禁锢人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儒家思想更富人情、人性。  相似文献   
135.
《论语》之“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自汉以来,学者注疏分歧较大,虽后世正统注疏较多采用全句不断之分法,然此说未免与文章之本意有不合之嫌。文章着重结合清人史绳祖之说,就“与”字在《论语》中之用法,以及孔子本人对待“利”、“命”、“仁”三者的不同态度问题,对该句重新解释,从而指出:此句应为“利”、“命”后俱有断,其意亦了然,乃孔子罕言“利”,旨在不赞同,而对“命”、“仁”则是赞许之意。  相似文献   
136.
对《唐虞之道》文本包含的基本逻辑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解决其学派归属问题。而分析仁、义、孝、圣、养生概念是把握《唐虞之道》思想进程的关键。从基本思想进程来看,《唐虞之道》与《墨子》、《孟子》、《中庸》的相关思想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7.
“格物致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朱子哲学的特质。朱子“格物”之学,其物理层面的意义从属于生命之理,而生命之理是贯通物理的。把人放到生命的共同体的关照下去体认事物之理,是朱子“格物”之学的独特之处。由此生发的具有深层生态学意义的“格物说”,要求人们视万物(包括人类)为自然界生命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求知物之“至理”即“仁理”,由客体回归主体,以达到主客内外之至善,从而实现仁者爱物,“无一物不被其泽”的普遍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38.
孔子“仁学”思想与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亮点,“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道德实际和成长实际,继承和弘扬孔子“仁”的思想,用仁的境界来规范人生,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生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9.
赵梓汝 《科教文汇》2012,(22):94-95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极其尚礼重仁。孔子对礼制的遵从身体力行,并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遵从礼制。在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孔子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一生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对学生的仁德教育十分重视,通过运用循循善诱、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来感化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成为万世师表。  相似文献   
140.
正义意为公正、公平,它包含“得所应得”、“一视同仁”等原则.孔子表达正义的核心范畴为“义”、“道”,“义”较“正义”内涵更丰、应用更广、实践难度更大.孔子认为,“道”是正义的哲学根基、价值本体,正义与仁爱是实现“道”的基本原则、手段,分别体现“道”对秩序与和谐的价值要求.仁爱在道德层次上高于正义,对正义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正义则对仁爱发挥调节功能,二者须相辅为用.孔子正义观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对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