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正义意为公正、公平,它包含“得所应得”、“一视同仁”等原则.孔子表达正义的核心范畴为“义”、“道”,“义”较“正义”内涵更丰、应用更广、实践难度更大.孔子认为,“道”是正义的哲学根基、价值本体,正义与仁爱是实现“道”的基本原则、手段,分别体现“道”对秩序与和谐的价值要求.仁爱在道德层次上高于正义,对正义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正义则对仁爱发挥调节功能,二者须相辅为用.孔子正义观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对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赵梓汝 《科教文汇》2012,(22):94-95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极其尚礼重仁。孔子对礼制的遵从身体力行,并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遵从礼制。在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孔子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一生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对学生的仁德教育十分重视,通过运用循循善诱、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来感化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成为万世师表。  相似文献   
153.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宋襄公以“让国”而博得“仁义”之名,又以“仁义”之师在泓水之战中败覆。其实,自矜仁义的宋襄公是一个凶狠残忍的伪君子。宋襄公这种畸形的“仁义”心态,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55.
论孔子仁义道德管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义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畴,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对人的关注与尊重以及“义”对事物正当性的追求,论述了孔子道德管理思想的合理内容及应予剔除的糟粕。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时,应该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分析,既吸取教训,也吸纳其合理成分。孔子仁义思想孕育生长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有关深厚悠久的文化根基,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社会中仍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内容,我们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思想创新时,既要放眠世界,也要研究我们立足之地的中国过去、现在与将来。  相似文献   
156.
孟子的社会政治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孟子思想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政治学说,是早期民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仁政论、社会分工论和历史观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的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辩证看待。可以说,孟子的社会政治学说.把历史上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到封建统治阶级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157.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爱物"为行为规范,强调"爱物"要取物不尽物形、"取物以顺时"。发掘和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爱物"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提倡生态道德;敬畏、热爱、保护自然;遏制现代人工具理性的过度臌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8.
"知"是贯穿于儒道佛学说中的核心观念,与"智"通用,若不受妄念干扰,便是"般若"智慧。"知"是生命本体的根本表现形式,故简称为"本知论",即智慧学说。《论语》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能知"和"被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境界的关系、从"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生知"与"学知"的关系、从"知"与"仁""义""礼"诸观念的关系,对"本知论"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最具体的事物中"致良知",观"天意",是《论语》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一特征,决定它比佛道更能引导人们入中国生命观之门。  相似文献   
159.
孔子的知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知识论具有仁智合一、上下通贯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认知的目的是为己与成人,认知的对象是意义世界,认知的原则是德性优先与自觉志道,认知的途径是一以贯之与下学上达。孔子的知识论初步确立了儒家的认识论、知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60.
朱自清早期散文对“人的文学”关于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用“自然”与“爱”两大母题来“内转”与“外推”,并以修身、养气。这种“内圣外王”的仁者“君子之道”,为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并对“仁”进行了崭新的诠释。“自然”和“爱”两大母题就成为朱自清早期散文的显性结构,而以崭新的“仁”一以贯之的深沉内涵则成为其早期散文的隐性结构。由此观之,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已然为仁者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