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着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体,是“和谐”世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12.
儒家的现世价值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儒家与自由主义有很强的通约性,它的许多资源可以古为今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儒家和自由主义的关系来更深一步地阐发儒家的现实意义,并从两个方面即“我选择,我自由”与“仁者爱人”、中庸与妥协来分析二者的通约性。  相似文献   
213.
文章认为,“仁”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意与温情,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人不能受制于现成的存在状态,而应该不断地突破现成状态的限制,实现自我;“仁”的境界是充满快乐的境界,这种快乐能使个体不受制于名利得失,在现实中获得心灵的开阔和自由,真正达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14.
孔子对其核心观念"仁"的种种直接和间接的解说,看似矛盾实则自洽。在孔子这里,言说始终指向行动,断章式的表述恰意味着背后意义网络的整体。达道的不易造成了表述的艰难和谨慎。慎言的限度体现在留白和正名两方面,留白正是正名的前提。始终不断言说的同时也坚守着不言的原则,两者之间的平衡方可更为切近观念本身。而这一点,贯穿着孔子的所有话语,譬如"政"、"君子"等等。这也是我们在解释《论语》时务必注意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215.
论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儒家文化:仁、义、礼、信、廉的论述,建立博爱、平等的思想观,树立仁德思想,以德服人,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6.
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大学生“仁”观的理论结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仁”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3)“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相似文献   
217.
孔孟创建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安民保障的思想,该思想的逻辑基础也就是孔孟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仁政爱民学说,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丰富的安民保障内容,构成了现在社会保障的雏形。虽然孔孟的保障思想有着时代的烙印,但其理论精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现代社会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8.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对人的生存、人的早期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的群体的思考,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仁学。仁学为人们设计了一条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为仁”之道,而理想的人格就是实践“仁”的君子。同时,孔子也设计了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那就是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这些思想奠定了儒家人格理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9.
《淮南子》一书中在社会控制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为是《淮南子》的根本主张,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无为的概念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现实社会控制的总原则,二是理想的社会控制状态。《淮南子》提到的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仁义、礼乐、法、鬼神、舆论。《淮南子》认为,用礼、法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礼、法本身是有缺陷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起到很坏的作用,事与愿违。在《淮南子》看来,仁、义是礼法能够实施的保障和前提和基础,没有仁作为内容,法只能徒具形式而不能真正长期有效地发生作用。仁不仅是普通人守礼,遵法的前提,更是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220.
王襞是明代平民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心系民众,关注民生,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善待百姓,救助人民,让广大平民过上保身、安身的生活。他自己也“屈己张仁”,为解除民众之难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