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2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740篇 |
科学研究 | 21篇 |
体育 | 2篇 |
综合类 | 58篇 |
信息传播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角色定位与创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小瑞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74-75
以方言为载体和平台的新闻节目要定位于清晰明快并易于接受,节目内容要永葆创新保持活力。因此,要精心筛选节目内容,真实展现、深刻报道新闻事件,寓地方特色于节目之中。方言类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故事性,有时以纯粹的娱乐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与解读,难免使新闻陷入低俗媚俗平民化的发展弊端 相似文献
42.
吕晓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16-20
文章讨论闽南方言内部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得”可以引进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说”是一个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记;“伊”、“通”可以兼任状态补语标记。这四个结构助词尚未定型,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把它们称为“类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43.
早期对福建进行开发的既有闽越族人,也有东吴人和南楚人后裔。他们在福建境内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闽地的发展,同时在方言中也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44.
马重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9(1):80-81
泉州方言是汉语中存古成分最多的一个方言.将泉州方言和泉州文化互为观照,可以使泉州方言的研究更为深入,同时也为闽方言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5.
牛利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7):27-29
郏县方言表音字"圪"与词根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类型的圪头词。本文先简介郏县方言"圪"的使用情况,再通过对郏县晋语两方言"圪"用法的比较,考察两者异同,并探究郏方言圪与晋语圪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6.
该文依据语言迁移理论和方言发音特点,探讨了内蒙古西部方言对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消极影响,并针对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目的地提高本地学生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47.
48.
宋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80-82
通过比较湖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上的特征,提出利用学好普通话发音的机会,培养语音感,增强对语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49.
福建方言式声调的特征与普通话声调正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作为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普通话学习中经常被忽视。通过福建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分析了福建人方言式声调的发音特征 ,强调方言式声调是构成普通话方言语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出纠正福建方言式声调发音的方法 ,以免方言式声调影响福建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熟语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以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和隐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尝试从认知角度对桂林方言熟语中的转喻和隐喻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指明其具有形象标示功能、委婉标示功能和焦点标示功能,以期能深入领会桂林方言熟语的诙谐与睿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