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篇
教育   35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引发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即: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82.
在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理与情、言教与身教、惩与助、他律与自律,这些因素都是辩证关系,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合理地、恰当地、辩证地运用这些方法能促进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达到高校"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The sociologist Bruno Latour has often expressed aversion to immanent critique, framing actor-network theory in terms of focus on visible phenomena. In spite of this, research on financial performativity inspired by Latour’s perspective can still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immanent critique and related to Political Economy (a critical discipline), through Kant’s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as a ‘regulative axiom’. Research on financial performativity has uncovered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constructive processes that show how an idea (like a financial model) can become something like an ‘object’. This ‘objectivity’ appears to contradict Kant’s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 that there always remains a gap between our ideas and the world itself. This paper therefore explores financial performativity as a ‘contradiction’, historicizing it to argue that ‘Barnesian performativity’ and ‘financial liquidity’ are ‘immanent’ to one another in the events of recent financial crises. The paper conducts this interpretation to provide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of ‘financial liquidity’ that is more empirically apparent, helping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limits in the discussion of ‘liquidity’ in Political Economy (that Latour might want to highlight), where discussion occurs in metaphysical terms difficult to connect to actual events.  相似文献   
84.
追求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认识规律、把握本质。由于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它只能由思维去把握。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认识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提出了认识运动运动训练本质的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主和德性修养为主三个阶段;重点梳理了在理性认识为主阶段的三层思维途径,分别是从认识运动项目的属性(特征、特点、特性)上切入,运用统计量化分析抓相互间关联;从把握运动项目和训练规律的本质上深化,运用哲学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揭示运动训练的原因与动力上推进,运用对立统一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抓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85.
谚语是一种学形式。谚语的洗练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字发展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谚语具有深刻的唯物辩证思想和鲜明的民族性。谚语的翻译要求译忠实地表达原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  相似文献   
86.
为了全面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文章对唯物辩证法中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五对关系范畴之间的十种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自我诞生的辩证法,也就是对人迄今为止的异化存在现实的描述,所以,它必然是批判性的,但不止于观念的批判,它试图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具体生存经验和历史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超越性指向,并且这种超越性是要返回到现实存在中去,批判地澄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与颠倒,并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现实,也就是恢复人的感性生命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相似文献   
88.
论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中,把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对旧教育制度轻视体育的陈腐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对体育与德育、智育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的论述,提出了运动健体的观念和“天地惟动”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和看法,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9.
健美操与体育舞蹈有机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对体育舞蹈和健美操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探讨二者有机结合的可行性,以解决“课程方案”中做为必修课程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均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0.
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哲学规律及其重要范畴进行了阐述,对乒乓球运动的演进历程做了较为细致而全新的思考,揭示了该项运动发展的形态、方向,为其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