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6264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28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包括怎样理解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因课程的含义,将计算机整合于幼儿因课程的意义,以及整合的具体方式,并对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2.
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影响其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小学的课程标准等.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既有继承、改造,又有借鉴、创新.  相似文献   
113.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14.
悲情政治是政治的基本形态和最高追求。悲情政治以对立为基本元素,以生存价值为动力,以独立意志为基石,以乐观主义为本质要求。毛泽东极具悲剧精神的诗词创作,艺术地再现了悲情政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5.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116.
论述清代名臣、泉籍人士李光地对清初我国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18.
"理趣"诗是宋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历来褒贬不一.应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审视三个方面对宋代"理趣"诗进行文化阐释,通过整体观照,给予宋"理趣"诗一个客观公正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19.
黄庭坚诗歌最初是以单篇零章的形式流播的,其主要方式有书作、石刻、题写、酬赠等,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黄庭坚诗歌即时传播,并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从而促进了黄庭坚在宋诗史上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0.
"媚"是古代诗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它既代表着诗家的美学旨趣和审美品格,也体现出文体规范转变.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诗"媚"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大致孕育和衍化于唐前,"媚"由品人论物扩展到谈文论艺,但诗评视野中,"媚"审美概念运用却不甚普遍;唐宋时期,"媚"开始较为集中地出现在诗歌批评和理论阐说中,"媚"的审美内涵和美学特征得到了较为详细的论说,被真正确立为诗学审美范畴;金元时期,"媚"得到了很好地承传,明代"媚"走向兴盛,许多诗家以"媚"对抗雅正、清远、韵淡等传统审美趣味,清代朴学大兴,理性的清人能辩证对待"媚"诗,肯定了诗史上有不少媚诗甚有美感,同时又批判了媚诗的柔弱,缺乏气骨,格调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