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543篇
科学研究   95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环境社会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法调整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传统法律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法律方法经过“绿化”仍然是环境法的基本方法。但是,传统法律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环境法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生态化方法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法律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环境法特有的调整方法,传统法律方法和生态化方法的组合和综合运用,形成了环境法特有的调整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172.
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自下而上的环境治理效应。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有关研究也能够较为真实反映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为此,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2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ESG表现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根据企业ESG表现差异和绿色创新效率类型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发现:ESG表现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并可通过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和减少企业寻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具体对高ESG表现企业存在负向影响,对低ESG表现企业存在正向影响;企业为提高ESG评级存在绿色创新投机行为,通过增加策略性绿色创新产出提高ESG水平,ESG表现越差则策略性绿色创新效率越高。鉴于此,提出应重视实质性绿色创新活动,形成企业重视、社会关注、政府支持的,以实质性绿色创新为导向的绿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3.
薛彩霞  李桦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231-240
在将环境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探讨社会规范情境下环境知识、环境能力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在系统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过程中,以及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能力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行动知识通过环境能力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由此提出政府应全面提高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并塑造亲环境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74.
邸敬涵  温宗国 《资源科学》2021,43(3):612-625
资源产品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在对全球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跨境环境影响转移.传统仅从国家或产业层面评估国际贸易中单一环境要素的隐合流已远无法满足国际谈判与博弈中的精细化决策要求.本文以铜资源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级、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及隐合流核算体系,选取了2018年6种铜资源产品的国...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更好地解释落后或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两难困境”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基于FCVL模型框架分析环境政策、企业区位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内在传导机制的分析,从微观角度较详细地刻画了异质性企业的区位转移活动,同时分析了在合作与非合作的环境规制政策情况下,相应的均衡区位的形成以及污染量的显性解,为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对于贸易成本这一环境污染区域传导机制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2010—2018年中国工业制造业38个行业动态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研究表明,企业拥有的总资本大小对环境规制具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又能够通过单位产品产生的污染量、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总资本大小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环境规制。实证研究表明,在较高的贸易自由度下非合作的环境规制会增加总污染量,合作的环境规制可以降低总污染量。  相似文献   
176.
    管理者的环境领导力和环保认知对企业生态创新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关于管理者的环境领导力能否对生态创新产生影响,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理至今尚未深入探讨。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和领导力理论,从高层管理者认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环境领导力→高管感知→生态创新行为”的心理决策框架,以更好地解释高管的环境领导力对于不同战略姿态的生态创新(被动式生态创新和主动式生态创新)的影响,以及影响的不同路径。通过对248家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领导力对主动式生态创新存在显著影响;而对被动式生态创新影响没有通过检验。高管的机会感知在环境领导力与主动式生态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威胁感知在环境领导力与被动式生态创新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7.
介绍化学品从传统的物质管理到产品管理的体系现状,从物质使用环节入手,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倒逼化学品环境管理模式,以至实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全过程管控。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政策法规和环境标签非强制手段,提供化学物质管控的技术、建立替代评估模型,在引导公众自愿前提下倡导企业在更广泛的产品和化学物质领域开展信息收集和公开制度。借鉴国外产品中化学品管理的丰富经验,在法律规定下由少到多分别列明管控的物质清单和产品清单,以替代评估为技术支持,引导公众自愿推进管理,为我国化学品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8.
阮挺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1):1328-1336
20世纪以来化学污染物导致的人类健康危害日益突出,数以万计的高生产量化学品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进入环境介质,给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科学问题。文章介绍了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方向设立的背景和科学意义,讨论了判别新型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环境行为特征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预测、疑似目标/非目标分析、效应导向分析方法框架的技术思路和优势。对于新型有机污染物识别、行为和效应的深入探索,将为引领学科方向发展、完善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和健康危害机制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9.
近20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洪义  吴儒练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20,42(11):2210-2223
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对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满足国民游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近20年来资源经济学和游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对2000—2019年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①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游憩的功能分区、业态发展、设施建设、评价、主体、环境影响及管理等7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基础、四大主题、两种手段”的研究内容框架。②国家公园游憩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基于国家公园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需今后重点关注。③欧美学者研究起步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游憩理论体系与管理框架;比较而言,国内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学者在国家公园游憩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本土化尝试,为国际上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案例,但理论建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文献梳理与评述,提出未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的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游憩评价技术方法、开展多学科视角的游憩主体研究、深化游憩管理研究,希冀对中国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及体制试点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0.
再制造品环境税征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李帮义  王玥 《科研管理》2019,40(2):186-198
虽然再制造品减少了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但是生产和使用再制造品依然会带来环境问题,而且当其蚕食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导致环境效益变坏,因此是否应该对再制造品征税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的分析引入再制造品征税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环境、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分别构建了有无再制造征税情况下包含政府和制造商的二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分析发现:对再制造品征税会导致政府可调控税收范围变小;低税收政策下引入再制造品征税可以促进制造商新产品生产销售行为,高税收政策下将阻碍制造商生产销售行为。引入再制造品征税后,高税收政策下制造商会出现经济效益变坏、环境效益变好的“一输一赢”局面,低税收政策下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经济和环境效益都变坏的“双输”局面。所以,当制造商税收负担较低且消费者环保意识高于再制造品环境影响时,规制者不应当对再制造品征税。为了更好衡量立法有效性,政府应当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以福利最大化为标准决定是否对再制造品进行征税,并确定最优税收水平。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相关结论的验证,并获得了一些新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