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1341篇
科学研究   14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针对现有的三维重建及渲染算法无法满足城市景观三维重建的需求问题,本文提出基于Kal-man滤波修正的三维重建算法和基于改进LOD的地形渲染算法。首先利用Kalman滤波修正算法对三维重建光束平差算法进行优化,加速原算法的响应时间,然后对LOD地形渲染算法进行优化,使用节点评价函数进行判断,节点是否需要进行分裂,从而实现不同的细节层次,利用添加边以及删减边结合的方法来消除地形中出现的裂缝。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Kalman滤波修正的三维重建算法和基于改进LOD的地形渲染算法在城市景观三维重建的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谢朓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永明与宣城两个最主要的时期。永明时期谢朓处于西邸文学集团之中,创作了大量咏物诗,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由此而形成的"咏物"思维也对其后期的山水诗创作产生很大影响:谢朓山水诗的选材偏好与写作手法都与咏物诗有着契合之处,主要表现在默察静物、擅取常景、细写微态三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诗人的审美意识也完成了相对于文学潮流来说的逆向延伸。  相似文献   
83.
该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将耕地视为一种特殊的景观斑块,结合 GIS 技术对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利用 AHP 层次分析法,选取地形、水源条件、交通便捷性、空间布局等6个指标,建立了基于空间位置分布和空间地物相关关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衡阳市松柏镇这一小区域耕地的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为该区域的耕地治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松柏镇耕地斑块密度7.89,平均斑块形状指数1.6,总体聚集度指数82.07,表明该区域耕地总体表现为较为集中,不过耕地形状不规则,这对于机械化耕种有一定的不适性.通过 GIS 地理环境分析,最适宜的耕地有838.0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9.22%,其所占比例最大,中等适宜的耕地有890.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98%,松柏镇耕地质量总体一般,部分耕地距离矿区很近,受到矿区重金属污染和大气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8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源语言中的冗余信息,处理不当会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冗余对子"是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通过实例探讨汉译英中冗余对子的鉴别与纠正,以期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5.
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产业为重要动力推动乡村向城市演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小城镇具有资源基础的特色产业发展的城镇.作为文化遗产型旅游小城镇,河南省淮阳县正在形成以文化节事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小城镇景观体系,构筑出公祭、庙会、节事、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形态.  相似文献   
86.
中国古典园林是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艺术形态,不管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还是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都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趣。这个自然情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恰恰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研究中西园林中指导造园设计的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并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和应用,肯定能对我们现在的园林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7.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体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旅游风景的欣赏过程,当旅游者作为欣赏主体去体验和感悟风景客体时,旅游者会借助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来欣赏和领悟风景的美。以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为理据,始源域身体场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山水风景中,形成山水风景是身体这一隐喻。通过身体隐喻来欣赏和感悟山水风景,使人更能体验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88.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89.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90.
白晓军山水画艺术寓雄于秀而富神韵、达性情;以密写疏而见空灵、致旷远。画家以特有的生命感悟及艺术实践方式"诗意地栖居"于林泉高致之天地大美,引领了当代桂林山水人文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纵观白晓军山水画艺术的成长与发展,可概括为四大部分:1)锁定目标,启动自己,无为而为而必为;2)延伸状态,做大自己,洋洋艺海纳百川;3)转换语言,刷新自己,语不惊人平也奇;4)聚焦特色,放飞自己,风骚我领夺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