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两步的技术动作对跳高起跳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跳高运动员试跳中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是两种极限高度。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最后两步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并参照国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助跑速度过低、失败高度倒1步步长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2.
关于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损伤后的恢复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流行的跳高姿势。但是,由于其放脚和起跳时给运动员踝部带来的负荷要比其他几种姿势大得多,运动损伤给系统训练带来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如何预防踝部损伤,运动损伤后的恢复训练,已成为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训练中,根据个人的经验设计了一组练习应用于训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54.
探索新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是田径项目教学的发展方向。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采用实验法对个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个案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心理演练”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达标成绩的提高和学生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其它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5.
对加点控制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教学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运动生物力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出发,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经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部分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实地测量获得有关数据,应用到“加点控制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教学实验”中。研究结果:该方法能使助跑曲线更趋合理,产生更佳的起跳效果,能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弧线助跑的实效性。经实践与理论分析,选取助跑曲线π/4、S(|AB|/|OA|)处为控制点,不仅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而且也符合个体的生理特征,又便于实地操作。从实践中的各项指标看,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6.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佳的、应用范围最广的跳高姿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一直是田径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背越式跳高教学的困境和推动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普及,基于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提出了背越式跳高的新教法。在翔实文献回顾、教学实验的基础上,首先从高组织性技能特点、开环控制方式、一般程序理论三个方面对新教法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背越式跳高教学的助跑、起跳环节进行了影响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7.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体育院校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逆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在研究中针对两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后所反映出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为体育院校教学工作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教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表象演练用于背越式跳高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心理学原理,将表象演练运用到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使背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智能淀练相结合,改变了原背越式跳高的教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其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理统计法、实脸法,对我杖田径队5名男队跳高避动员进行研究,并针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训练环节提出了相应训练方珐与手段。 相似文献
60.
梅松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2)
本文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跑线轨迹及正确的起跳,指出运动员起跳时身体应产生自转、形成背向横竿的有利姿式。将整个跳高技术与旋转运动规律一一对应,力求使背越式跳高技术规范化,为制订和实施合理的教案及训练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