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5512篇
科学研究   264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396篇
综合类   504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对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卡拉博*利恩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几种著名音乐教学体系中有关身体语言教学内容的分析、比较,强调身体语言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相似文献   
22.
研究目的:更好地推动苍溪县民俗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结果和结论:苍溪县民俗文化活动有游百病、中秋送瓜、行香琐记、山乡栽秧酒等民俗活动,民俗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环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苍溪县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民俗文化底蕴的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提炼,提高民众对民俗活动的认识不断加强,进行良性的变异的建议,旨在促进苍溪县民俗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3.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厚的民间戏曲文化。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宁波民间戏曲文化濒危,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产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在对宁波民间戏曲文化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民间戏曲文化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24.
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地方传统戏曲的内容,从小处看,是丰富了音乐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大处看,则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文艺民俗美学的视角,对鲁迅小说之民俗美予以探析.鲁迅小说从民俗视角设置和推进小说的情节,表现出民俗视角的叙事美;鲁迅小说着力表现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始终把人物置于其赖于生存的民俗环境,通过对民俗生活及文化心理的描写,捕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动因,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灵魂;鲁迅小说还特别重视并善于把握民俗事象的意蕴,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6.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术课教学教案的写作不同于普遍文理科的教案写作,同时也区别于中小学音乐课的教案写作规则,相比之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案的写作有它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如何规范音乐术课教学教案的写作,就此展开一些阐述和分析,以期能使专业教师从中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27.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享誉中西的吉尔吉斯族作家,其文本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质.本文以文学人类学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内涵、审美心理和审美视角等几个层面探讨了吉尔吉斯的民俗文化对艾特玛托夫神话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弊端,提出音乐欣赏应注意学生的美感体验,强调在教学中做到以情为本,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探讨了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问题;并指出美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0.
因《论语》为语录体,其编纂“不为义例”,转换灵活,一些语句的注疏、理解存有歧见。本文辑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四个语段,着眼于整体,从话题、语意的一致性和内在逻辑联系等方面加以疏解,以求通惬,追近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