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相似文献   
722.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不仅追溯历史,引经据典,还留心日常生活,记录耳闻目睹,对民风民俗亲自考证,表现出可贵的实证精神。然而,记录民俗也有主观臆断、轻率推理与缺乏理性之处。其中,表现出对少数民族风俗的鄙夷、对少数民族彪悍易杀性格的夸大等,都与时代的局限和周去非个人的身份及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723.
婚俗是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宗教文化,也反映了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运的起伏。汉民族传统的婚礼实际上是传宗接代的庆典,热闹而喜庆;而对传统的英国人来说,举行婚礼是在上帝面前签下神圣的誓约,自然是严肃而庄重的。  相似文献   
724.
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被称之为"西洋三书",是作者跟随郑和下西洋亲身经历的记述。《镜花缘》作为一部涉海小说其部分内容与"西洋三书"有些相似。通过对"西洋三书"中暹罗妇女执事与《镜花缘》中女儿国"女尊男卑";"西洋三书"中天方等国"风俗好善"与《镜花缘》中君子国"惟善为宝";以及两者海盗现象,商品贸易的对比印证,可见"西洋三书"虽然记载了异国一些良好社会风俗,但仍将之归为"夫圣化所及,非前代之可比"是天朝教化所及而然,而《镜花缘》作者则将自己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投射到海外超现实的殊方异域中。《镜花缘》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显然比"西洋三书"更为深刻和厚重。  相似文献   
725.
推进殡葬改革以来,国家在节省资源和丧葬世俗化的旗帜下试图以行为的改造去改变村民的丧葬观念,村民却不顾丧葬观念的变化一直以火化后再葬或者偷埋等变相的土葬方式来回应。一直以来国家视角之下的传统丧葬被看作移风易俗的对象,在村民的日常实践中丧葬却是一场重要的道德仪式。从处于国家法规与习惯道德之间的利益计算的角度去解释村民的规避行为,从国家制定法没为村民提供他们能实现其利益的有效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可以去理解村民坚持土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6.
水族丧葬忌荤习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书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用以指导水族社会重大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水书典籍上有丧葬忌荤记载,水族人民通过水书及水书师对这一习俗的讲解,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727.
在指示提单和空白提单运输中,承运人交付货物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国际惯例,但这些国际惯例规则在我国没有适用的路径。关于记名提单下承运人如何交付货物问题,目前并不存在国际惯例,各国之间的法律差异只能依靠国际私法规则,通过援引准据法加以解决。在我国无单放货的审判实践中,存在对国际惯例适用泛化、工具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28.
青海祁连藏族在风俗习惯上不仅具有鲜明的宗教文化特征和各民族交流融汇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同时,受祁连地理、人文、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又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深入了解祁连藏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公正评价其优良习俗的积极作用和不良习俗的消极后果,探讨藏族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变迁,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创新之路,将有利于促进祁连藏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