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学生归因风格在希望与学习适应性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来自本省三所大学39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希望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归因风格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希望,乐观归因风格、总体乐观在学习适应性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悲观归因风格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随着总体乐观水平的提高,希望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逐渐增强.结论:归因风格显著调节希望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言放弃,梦想就能成真.  相似文献   
83.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他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4.
祥林嫂因何而死,很多人将目光锁定在外因或表层的内因上,诸如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政、族、神、夫”四“权”的束缚;封建礼教观念的摧残;儒、释、道文化的吞噬……祥林嫂于是不堪重负,走向死地。但为什么这样的压迫就会导致祥林嫂的死亡,鲜有触及到精神层面的深度分析更别说对之加以辩论探察了。文章从人物形象、春天意象、作品氛围、题目反讽等多重视角予以透视,认为祥林嫂死于希望的被凌迟、被摧毁。在这个悲剧性的过程中,除了浇薄人情,炎凉社会,礼教观念的摧残,祥林嫂本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对自我生命希望的屠戮。这无疑延续了鲁迅对冲破生存“铁屋子”的庄严思考,还有对“致吾人于美善刚健”的深层叩问与探求。  相似文献   
85.
新世纪以来,当代小说固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潜藏着种种危机,但许多新老作家优秀作品的闪亮登场,使我们看到了小说的新的元素,新的生长点,新的希望。对当代小说和小说发展前景的过于悲观的估计,是失之片面的,也是缺乏现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86.
生存的焦虑是师陀短篇小说创伤中的精神内核。面对死亡,人处于无望之中;同时面对焦虑及延展着希望。于此相对应师陀的创作体式也呈现出尴尬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希望是构成个体生活的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体有效控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从希望的有关界定义、结构、测量方法、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简单叙述了东西方研究者针对希望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希望理论未能应用在普通的个体身上和缺乏与其他积极心理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等存在的问题,还有指出了今后关于希望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8.
歌妓作为元代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被排除在家庭制度之外,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她们渴望向正统文化回归。元杂剧作家正是把从良情结作为她们的文化人格,深刻挖掘了歌妓从良的实质,并为其设计了理想化的归宿,其中蕴含了作者对歌妓不幸命运的同情及对正统文化的固守。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ortance of doubt in Western philosophy,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Søren Kierkegaard and Miguel de Unamuno. Kierkegaard’s pseudonymous author Johannes Climacus ventures down the pathway of doubt, finds it perplexing and difficult and discovers that he is unable to return to his pre-doubting self. In despair, the meaningfulness of his life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Unamuno, a great admirer of Kierkegaard, acknowledges the suffering that accompanies doubt while affirming the pivotal role of uncertainty, despair and struggle in realising our humanity. From Unamuno, we can acquire a keener sense of the part education has to play in both forming us as doubting beings and allowing us to work constructively with the despair engendered by thi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0.
李璟 《海外英语》2012,(16):173-174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with a series of excellent novels the great British critical realist writers Charles Dickens created us a vivid world of"hope and despair". Of all his voluminous works, the famous"trilogy of orphans"is all representatives of"hope and de spair.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nfluenced many contemporary writers, but also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budding young wri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