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In postcolonial Taiwan, although Taiwan‐centric consciousness is the dominant discourse, it does not exclude but often conforms to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Nativism and globalism combined form a powerful hegemony. Taiwanese television ‘idol dramas’ endorse the status quo, justifying and propagating desire for the Occident; yet such idealization of the West cannot fully silence skepticism and aver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Green Forest, My Home (2005), to explore the Occidental myth and its discontents. In binary opposition, (quasi‐)Westerners are portrayed as rich, beautiful, and refined; locals as malicious, simple, or ludicrous. Race is conflated with one’s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status, one’s language, and one’s moral standing. Frustration and resentment are projected onto the minor roles played by authentic Westerners: authoritative yet anti‐romantic, they represent the West with negative connotations. The drama’s double‐faced portrayal of Westerners betrays a profound ambivalence toward the self and the Western other.  相似文献   
22.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化研究程序,对青少年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提取青少年体育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的主要环节、影响因素,构建青少年体育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认知深化、特质提取、情境匹配、选择模仿是体育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主要环节,权威解读、情感体验、情境匹配、条件阻碍是体育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3.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的性本能、宣泄和归属等心理因素的需要。偶像崇拜既可以对青少年发展起激励和充实作用,也可能导致盲从、模仿等消极效应。为此,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探寻出引导其正面发展的路径,可以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际治理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24.
平民选秀节目的兴起带来一批新偶像——平民偶像,网络作为偶像崇拜的新平台,在新生代青少年的崇拜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网络成为青少年获知平民偶像信息的主途径之一;他们的网络接触行为主要分为如下三类:"访问贴吧、论坛、官方网站"、"访问或者建立相关博客"、"加入相关QQ群".产生这三类行为的青少年人数比例依次递减;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网络接触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并且其网络接触行为停留在"信息获取"的层面。  相似文献   
25.
追星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看待偶像,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心理剧”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选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形式轻松自由。心理剧包括指导者、主角、配角及观众四种基本角色,分为暖身、演出和分享三个阶段。本文通过一个青少年盲目追星的案例,介绍了心理剧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技法。  相似文献   
26.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然的经历之处,流放与贬谪在楚国地域的前朝文人屈原、贾谊引起他们隔代的共鸣,以“屈贾”为偶像的楚韵骚情从唐代开始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传统而被继承。  相似文献   
2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犹如偶像的文人形象,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魏晋时代思想背景的影响,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作品风格,以及后世接受者在其对陶渊明接受过程中所显现的选择性特点,对陶氏偶像形成发生了一定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偶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8.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相似文献   
29.
近些年,韩国青春偶像剧给中国观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在中国迅速走红便是一个例证.分析此剧,探究通俗文化的魅力以及对中国电视的启发.  相似文献   
30.
司马相如一生经历了壮志凌云,怀才不遇,文动人主,平步青云。更有相如文君动人爱情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唐代诗人文士大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着和司马相如当年一样的凌云壮志和类似的坎坷遭遇。在司马相如那里,他们获得了安慰,看到了希望,汲取了力量。因此,唐代文人对司马相如推崇备至,把司马相如作为自己的异代知音,人生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