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10553篇
科学研究   14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48篇
综合类   118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1247篇
  2011年   1251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1057篇
  2005年   1020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802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84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文章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应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课堂气氛、改变传统的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观、优化课程设计及设立科研学分等几方面出发,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2.
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出版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现状和新时期编辑职业能力的新要求,通过对出版格局的统筹策划能力、专业领域的预研判断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出版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出版实践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国际战略的综合拓展能力等6个方面的解析,提出了当今科技期刊编辑所应具备和培养的全媒体出版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3.
创造性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显著的益处。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的研究已经集中在创造性方面。本文对创造性人格、产品、压力和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创造性研究的内隐理论、外显理论和趋势分析中对创造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对未来持续研究或中断的研究主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4.
高职文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及早开展职业规划,增长补短,转变就业观念,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突破高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瓶颈.  相似文献   
155.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运用模块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从英语的教学目的导入,强调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基础;并以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为依据,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7.
英语阅读障碍的克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阅读英语阅读能力不高,主要原因是阅读时有很多障碍,克服这些障碍,是提高阅读阅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8.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教学教学中要饱含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加强直观教学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9.
高校自主创新的着力点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时代,科技自主创新将进一步成为富民强省(国)的主导力量和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而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并切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把人才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0.
主体-对象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关学全部问题的核心。因此,重新阐释对主体-对象范畴,论述美感和美是审美过程中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的共生现象,分析美感和美的丰富性,说明实践美学的生命活力尤有必要。同时,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关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对主体-对象范畴的理解所出现的一些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