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392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主要对《地球概论》中的教学难点“天球坐标系” ,结合教学实践与有关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 3个关键 :找准衔接点 ;建立易于掌握的坐标系模式 ;清楚地给出基本点和大圆的系统。  相似文献   
992.
法律影响着社会,但法律本质上又是回应社会的一种结果,其内容与作用受社会的制约。清末的刑法改制是在因列强的侵略而被迫进入近代以后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回应,如果说法律与近代社会的脱节是清末刑法改制基本原因的话,那么捍卫皇权则是法律变革的直接动因。法律改制导致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法律理念与制度规则,《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代化的标志,但它又可以说是简单移植西方法律的结果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差甚远,这样的法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与社会的脱节。清末刑法改制中的法律与社会的互动考察对出箭由图确&南1锄脚肿.建;夸南当者生漆刻确直呆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战略的确立和政策的选择,借鉴国外尤其是美日经验,可见区域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建设城市经济圈,进而形成区域增长极是我国加快区域经验发展的着力点和客观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历史教育事件构造自然实验是识别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沿方法,随之而来的教育多样性问题却没有引起实证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在晚清中国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且新旧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使用教育发展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进而比较不同教育类型对近代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儒家官学和外来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经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教育类型在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上的差异是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然而,三类教育只能提高经济水平而无法提升经济增速。这些发现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和世俗化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也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初期需要着力应对学校教育“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国民性批判"是"五四"前后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发端于晚清,是当时改良派发起的启蒙新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民"一词的来历,梁启超、邹容等人的经历和日译本《支那人气质》的流行来看,中国国民性批判思潮的产生与日本的明六社、政教社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但中日两国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各自的国民性批判的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日本重在批判伪恶丑,而中国则重在批判"奴隶根性"。前者把保持民族独特性看作是一个文化问题,后者则把塑造独立品格看作是解除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即是个政治问题。这就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为有效提高400米跑后程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不同训练方法手段对400米运动员后程能力的训练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跨栏法发展400米跑后程能力的训练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为基层训练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启迪。  相似文献   
998.
为给航行中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西北太平洋1977—2018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10级和7级大风圈的半径、10级和7级大风圈最大半径的偏向以及10级和7级大风圈半径与热带气旋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大风范围和位置预报误差的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并举实例加以说明,为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9.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cardiac structure as well as global and regional cardiac function in athletes with and without myocardial fibrosis (MF).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was used to detect MF and global cardiac structure in nine lifelong veteran endurance athletes (58?±?5 years, 43?±?5 years of training).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using tissue-Doppler and myocardial strain imaging assessed global and regional (18 segments) longitudin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MF was present in four athletes (range 1–8?g) and not present in five athletes. MF was located near the insertion points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free wall on the left ventricle in three athletes and in the epicardial lateral wall in one athlete. Athletes with MF demonstrated a larger end diastolic volume (205?±?24 vs 173?±?18?ml) and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11?±?1 vs 9?±?1?mm)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MF. The presence of MF did not mediate global tissue velocities o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strain rate; however, regional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rain demonstrated reduced function in some fibrotic regions. Furthermore, base to apex gradient was affected in three out of four athletes with MF. Lifelong veteran endurance athletes with MF demonstrate larger cardiac dimensions and normal global cardiac function. Fibrotic areas may demonstrate some co-localised regional cardiac dysfunction, evidenced by an affected cardiac strain and base to apex gradient. These data emphasize the heterogeneous phenotype of MF in athletes.  相似文献   
1000.
冯光化  胡小坡  陈林峰 《科技通报》2006,22(1):33-35,40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浙江黄岩市首次发现上侏罗纪西山头组(J3x)地层中的硅化木。硅化木位于黄岩城西南约12km的大魏头山的火山岩地区,具体岩性为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硅化木顺层呈似层状、透状、镶嵌状,平卧在凝灰岩层中,它与浙江新昌发现的硅化木有着重大区别。(1)前者产出层位是陆相火山爆发相的凝灰岩,后者是河湖相沉积岩;(2)前者是晚侏罗世,后者是早白垩世,前者要比后者早5~6千万年;(3)前者成因机理相对复杂。黄岩硅化木的发现为侏罗世时期大型植物化石提供了新材料,对这一时期地层古生物、古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为侏罗世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