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935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贾氏四姐妹的不幸婚姻看红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以贾家四姐妹的不幸婚姻贯穿《红楼梦》全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红楼悲剧。“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大观园女儿国从此结束了它的黄金时代,真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文中从四个小姐的不幸婚姻结局来探讨红楼悲剧:元春寂寞深宫、迎春身陷狼窝、探春无奈远嫁、惜春最终为尼。  相似文献   
52.
晚清乱世与社会传闻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交迭,形势动荡紊乱,这成为当时传闻盛行的特定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乱常有,教案频发,朝政多变,灾祸连连,公众比较普遍地存在多重的危机感,大到国家民族的存亡,小到个人生存境遇,变端难卜,命运叵测.处于这种环境条件当中,特别是每当突发性事变来临之际,相关传闻便会在广大公众或特定群体中生发流布,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3.
审视中国古代镖局中镖师武术的技术特征、传承传播、发展演变,能够再现早期武术发展状况,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还可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广武术、弘扬武术文化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就镖局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之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镖局是实现武术功能职业化转型的重要组织,推动了武术的顺时代创新演变,开辟了多元的武术传播途径,稳固了师徒传承方式,推动了武术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暗器、轻功等罕见武技的深造与传承,为“以武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物力支撑。  相似文献   
54.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是《诗经》中具有人民性和健康审美情感的精华部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时代人民纯挚的爱情生活,由尔激励和警策现代人更深刻更广泛地去认识生活、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55.
婚姻习俗中的闹洞房等世界各地都有,既有鬼神迷信色彩,也有性的禁忌色彩,中国先秦婚姻习俗淳朴肃穆,汉代以后,闹洞房等习俗开始了淫荡的变迁。这种习俗本身是陋习。但考察遗留至今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的点喜日、接亲戚、拜亲人、闹洞房、三回门、站对月等,客观的效果是性禁忌、性保健、性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6.
大陆与澳门在婚姻制度上的差异性,乃由于长期历史原因所致。我们对两法域在违法婚姻法律规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互相借鉴。因为不久的将来,大陆将出台更加完善的《家庭婚姻法》,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后,亦应尽力协调与内地法律之间的种种关系,解决不同法域间产生的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57.
女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从"唯爱论"向"唯钱论"转身。其内在原因是依附心理、攀比心理和众从心理,外在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市场经济的物化作用、女性就业的特殊压力。功利型婚恋观体现了部分女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尝试,也反映了她们在婚恋观上的迷茫。应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父母家庭的积极影响等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58.
《伤逝》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伤逝》对于爱情的解读,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爱情婚姻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爱情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女性一定要自强自立;爱情婚姻需要呵护和经营。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5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晚清民国时期影响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形意拳的发展能够在晚清民国臻于大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人口增长为习拳练武提供了大量的习练人口;晋商的发展及其对形意拳的需求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晚清民国时期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众多国人的爱国之心,从而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lematizes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love” in colonial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rough historicizing the concept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he conception of modern love in East Asia emerg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at coincided with the beginnings of civiliz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discourses advocating as a strong mediator for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ocial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the case of colonial Taiwan and Korea, the colonial governments and intellectuals constantly pivoted on “exceptions” – obscene sex, indecent behavior or illegitimate subjects – to justify their political legitimacy/hegemony to love that prescribed a normative social relationship. Fully embraced by colonial Taiwan and Korea, this mechanism was extended to their postwar regimes; that is, love is celebrated and worshiped without the recognition of its underlying ideology of discrimination and exclusion. I coin the term “love unconscious” to characterize the colonial legacies of lov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Furthermore I examine how both religious groups and LGBTQ activism were stuck in the “love unconscious” with two cases of contested love: the definition of love in the dictionary, and the rhetoric of love in (anti-)same-sex marriage movement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aiwan and South Korea's LGBTQ and marriage movements are based neither on Western discourses nor inspiration, but are instead driven by the reality and legacy of colonial history. To envisage the decolonization of love is to deconstruct the love unconscious and reconsider the history of colonial lo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