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5篇
  免费   29篇
教育   3976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社会人文诸因素影响下,建安时期的骚体赋创作呈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题材内容由重抒情向咏物、征戍、纪游等领域拓展,文体功能增强;形式上的散体化倾向和多体同题现象的出现,骚赋的体式特征逐渐弱化;受个性觉醒等因素影响,抒情视角逐渐下移;与建安整体时代特征相合,作品的情感基调呈现出悲凉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2.
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把文学作品视为对象性的客体,试图通过分析和抽象对文本的意义加以剥离、复制。但是,理性的还原和概念化却可能会抽干文学"意象"的生命灵韵,使其蜕变为僵化、呆滞的观念重复和思想停滞,进而使文学翻译丧失其应有的艺术品格,沦为理性"化异为我"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3.
在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常常被视为原文的"奴仆",强调译文的忠实性,认为其只是原文的复制。而本文以阐释学理论为指导,从译文的选择、解读、表达几个方面分析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的发挥,指出译文是某种意义上的再创造,而译者主体性的存在是不可缺少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对占译者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特点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是戏剧和电况的本体差异造成了戏曲电视剧非代言体的叙事体裁、非聚焦型的叙事视角、连续的线性叙事结构以及逆时序的叙事方法等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文学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多元一体”中的“一体”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统一在“中华”或“中国”上,二是统一在文学上,即文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民族性只是第二位的。文学性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编写与教学中应该把握好的“度”,只有把握好了这个“度”,才能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普及和强化“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普通高校的中国文学教学应逐步推进多民族文学的教学,在突出文学的民族性、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其文学性,找到各民族文学在“中华多民族文学”中的坐标。  相似文献   
996.
地理景观的文学生产,在雷平阳的诗歌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深刻理解诗人作品中的地理景观,并对其进行分析,将会成为打开诗人深层思想意识的一把钥匙,从而有助于发现诗人的作品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997.
《共和国文学60年》是一部研究型文学史,既完整地展示了共和国文学60年的文学成就,又是分别独立的四本有学术个性的研究著作。对十七年和文革文学,作者试图进行历史还原,以史料爬梳重新切入这段文学史,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多以文学批评为基础,对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审美解读和理论分析。这部文学史既承续了传统史学“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也兼顾了文学批评的评判职能,发挥了写作者的文学审美力和思维分析力,构成了对已有文学史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99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功能目的论,它有两个重要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飘》的两个译本在词汇层、句法层和段落宏观层三个层面分别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来评价文学翻译,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达到其翻译的目的,都应认为是合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了托尔斯泰小说叙事艺术的博大精深。认为用特定的"词语"来贯彻作者的艺术主张,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分析了在"词语"叙事中,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感染力的三个条件,即感情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清晰性和小说文本的真诚度,从而达到了实践性的贯彻与强烈的审美展示。  相似文献   
1000.
“情采”可理解为真情之采,强调以真情为里的文采。从《情采》篇、《文心雕龙》、历史传承和时代文风来看,都是强调“采”字,刘勰也很难例外。刘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异、创新的,其进步意义在于在可能的限度里反对时尚,提出文质两重的文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纠偏作用。《情采》篇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