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8篇
  免费   15篇
教育   2606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27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湘云新论     
文章从身世、性格、诗才、爱情婚姻悲剧、思想意义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湘云进行论述,从而赋予其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在场和细读文本的方式对《茉莉香片》做出解读,分析作者如何把握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心理状态的内部渊源。  相似文献   
53.
网恋探析     
由于网恋具有独特的想象性原则,反映了在互联网情境里个体追求自我表现和情感支持的基本心理——社会需要,而且它的道德成本偏低,具有便捷的产生方式,所以会如此普遍而流行。但网恋作为现实爱情生活的一个虚拟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其本质是立于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爱情产生方式。  相似文献   
54.
富有传奇色彩的香港,是港岛内外女作家们敷衍爱情传奇的绝佳场所,在一个个故事背后,隐藏着女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疑问和思考。本文以张爱玲、王安忆的文本为主,兼及其他女作家的香港传奇,对现代城市与女性命运的关系作一考察。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指出故事中“女子进城”的内在模式,“女子进城”,这里喻指女性在城市中自我肯定与追求欲望满足的行为。第二部分展开对女性与城市关系的两面——亲和性与悖离性的具体评述。第三部分通过追溯神化原型,寻求女性与城市矛盾关系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55.
郭小川是新时期的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叙事诗是突破时代禁区的创作,在十七年文学中有独特的价值。作为长篇叙事诗,这三部诗歌的爱情题材,独特的女性视角,情与理的矛盾都表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56.
海岩的小说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现在这样一个日益物质化、商业化的社会里,在这样一个人们已不知爱为何物的社会里,他为我们精心打造着唯美的爱情童话,给我们以无尽的憧憬和遐想。海岩的作品有其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爱情 案件"的"海岩模式"。爱情与死亡是海岩作品永恒的主题,有了"死亡","爱情"才变得节外生枝;有了"爱情","死亡"才显得凄美动人。美丽的开始却注定着悲剧的结局,而悲剧的存在是因为不被人理解而产生的孤独。这种孤独则来源于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命运的冲突、人性的冲突、文明的冲突。  相似文献   
57.
王昌龄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其生前故后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可是他的生平事迹却很少见诸史料记载。近三十年(1976-2006),经诸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在诗人的生年、籍贯、仕历、赴边、称誉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成绩,某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在有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但也已在诸多学者的深入讨论中不断趋近事实。综述学界近三十年来对王昌龄生平事迹研究概况,正可为研究者们今后进一步研究诗人及其诗歌提供帮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8.
家庭道德是指在社会习俗基础上形成的调整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家庭道德主要包括父母子女道德、夫妻道德、兄弟姐妹道德、邻里道德和持家道德五个方面。由于我们民族的传统家庭道德脱胎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内容有二重性。我们必须坚持弘扬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传承传统家庭美德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主题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的历史痕迹。文章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0.
《史记》既非舞台戏剧,也不是戏剧剧本,但读之却常常有一种恍如看戏般的感觉.作者很喜欢在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营造极富戏剧性的情景,从中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而且,人物的语言也极富戏剧性,对于司马迁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戏剧性笔法".《史记》的成功及司马迁的文学成就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这种"戏剧性笔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