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的城市地名翻译实际中,城市建制通名的英译和外国中小城市地名的汉译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交流活动,造成了一些误解,应该进行规范.文章重点探讨了其中最为常见的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英译问题,强调指出直辖市的现译名municipality的不准确性及其误导效果,并结合外国罗马化地名之汉字转写的实际,提出了地名标准法制化这一总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2.
现代化都市的出现,带来了种种“都市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产生,正是源于这一背景。中国都市在三十年代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化的节奏却使人们疲于奔命、无所适从。穆时英从明快迅捷的电影摄制技巧中获得灵感,于是有了与众不同而充满都市味的小说。刘呐鸥的小说表现出都市人的“感觉串味”。施蛰存则显示出都市人的孤独与冷漠。都市人的命运在《现代》杂志创作中,有了一次集中表现与亮相。  相似文献   
93.
柳永以都市为题材所创作的词,或者描写都市风光,展现承平繁华景象;或者再现都市生活,揭示崇奢竞侈的社会风气;或者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读柳永的都市词,令人宛如在欣赏一幅都市风俗画,同时使读者对北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有生动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94.
陈应松小说中的“非都市化情结”,实际上是指陈应松小说中城市话语的空白,其中既有对都市生活方式否定、怀疑的成分,又有一种无可奈何自我安慰的成分;既有传统乡村化心理对城市化的本能排斥,又有逆反现代性的哲学沉思与批判性诉求。  相似文献   
95.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首先可以在大城市实现。德里作为印度的首都,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教育福利计划和项目;不同地方部门采取不同措施促进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女童教育;发展私立学校;地方学校帮助政府学校等。印度德里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如重视政府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责任、确保项目实施,应根据情况适当地调整项目、重视有用数据的收集、提高教师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96.
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小城镇发展理论和大城市优先发展两种模式。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并综合运用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两者加以比较,应以大城市发展优先为主旨,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的格局,科学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7.
在新感觉派小说所表现的洋场都市中,病态的"洋场爱"成为情爱生活的主潮.解剖和批判这种不健康的、病态的情爱生活是该派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一大主题.透过新感觉派小说所书写的洋场情爱生活的表象,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深味的潜在的事实,那就是这一时代的情爱理念对"五四"所倡导的情爱价值观的猛烈冲击和颠覆.  相似文献   
98.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深圳叫板国际先进城市,建设国际化城市,来提升自身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圳如何利用深港合作提升自己,成为本文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深圳应该在深港合作中积极主动,展开多领域多方位的合作,通过共建刨新圈和深港国际大都会来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99.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0.
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往举办过的一些国际体育大赛及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发现:国际体育大赛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城市文化对地区和国际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应积极申办国际体育大赛,借助赛事的积极影响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