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给传统村落形态更新提供了一种深层次的研究视角。文章引入"基核"的作用机制,探讨"空间基核"的概念、特征和应用,并以福建省琴江村落形态更新为例,探索传统村落形态更新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32.
观念更新意味着对客观现实的重新认识和加工改造,是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改变和"思维定势"的打破。教育观念更新具有"过程的融合性"、"内容的层次性"、"实施的反复性"、"机制的综合性"等特点,当前院校在更新观念过程中,必须避免"表面化"、"孤立化"、"简单化"、"模糊化"的误区,实施目标牵引、理论先行、开放借智、互动反思、模式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3.
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教育的生态模式,更新的核心理念是大学学和中小学同时更新,更新的主要路径主要有大学和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全国教育更新教网和设立教学中心。挖掘和梳理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更新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论知识经济与教育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知识是知识经济中的主导要素,而工业经济的重点是物质与能量,所以知识经济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教育特点;知识经济教育关键在于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听实际应用,因此,知识经济的教育必然应是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与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36.
略论教育学院在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对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干部轮训、教科研指导、知识更新中的信息服务等方面 ,论述了在高校体制改革中教育学院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7.
我国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山地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激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山地城市遗留了大量密度高、环境差的老旧小区、棚户区,以及低效闲置用地,这些空间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背离,亟需更新改造。以贵阳市老城区(云岩区、南明区)为研究实例,探究山地城市更新改造策略。首先摸清贵阳市老城区城市更新底数,并总结老城区目前更新存在的困境,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引导、容量控制、分类实施、政策保障的更新策略,最后提炼出几点适用于山地城市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8.
中国城市发展已步入存量提升阶段,城市保护与更新工作愈发重要.城市形态类型学是一门分析城市物质要素形态特征、总结城市形态发展内在规律的学科,对指导城市保护与更新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城市形态类型学理论的剖析,构建可用于传统城市形态类型分析的8个研究要素:区域、城镇、三维空间、街道网络和街道、街区、地块、公共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39.
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适应知识经济需要更新的五种观念:从"资源是资本"到"知识是资本"的资源观念更新:从"在校学习"到"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更新;从"学、用知识"到"创新知识"的知识观念更新;从"专才"到"通才"的人才观念更新;从"知识教育"到"智能教育"的教育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40.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f earthquake experts has long grappled with how to communicate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 successfully to non-scientific publics. Perhaps most central to their concern is the widely held belief that scientists can actually predict earthquakes when, in fact, they cannot.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this miscommunication problem were appallingly realized as a result of the 6 April 2009 earthquake in L’Aquila, Italy. Failed risk communication among scientists, a public official, and L’Aquila resident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resulted in 309 deaths, 1500 injuries, and 65,000 people displaced from their homes, as well as the sentencing of six scientists and one public official to six years in prison for manslaughter.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nd why the L’Aquila Earthquake communication crisis ultimately redefined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earthquake community of practice and its discourse beyond that of community resilience to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renew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