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2060篇
科学研究   234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65篇
综合类   268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将动能的广义坐标表示式代入拉格郎日方程 ,建立广义坐标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式形式 ,揭示了拉格郎日方程的本质  相似文献   
882.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教育的公平问题也就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民族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还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建立和谐、健康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883.
第五种力是物理学中提出不久、且尚待研究的一种新型中程力;有关第五种力和引力对Newton反平方律的偏离的实验检验,国际上已有不少,但因其效应微弱,不易检测,所以目前尚不能定论。本文就有关第五种力的理论与实验情况作以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84.
管理动力原则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者应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地、综合协调地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心理动力和信息动力.调动高校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优地实现高校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885.
在转动坐标系内,通过引入惯性力场及广义惯性势,拓宽了拉格朗日函数的内涵,导出了转动坐标系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并通过惯性离心力场的势和科氏力场势的举例,再次说明惯性力场在非惯性系中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86.
论教育沟通发生的动机和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沟通是指教育与受教育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达成互识或形成共识的一种人际沟通。教育沟通的动机有两类: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异”或矛盾是重要的。具有动力学意义。导致教育沟通发生的“异”条件或动力主要有身份差异、角色期待差异和视界差异等。  相似文献   
887.
动量与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动量定理在处理变质量、连续质量、变力作用过程等复杂问题中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888.
试述葡萄牙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法律支持及执行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牙为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在教育系统中,职业培训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类型;在劳工市场里,则以初级职业培训和继续培训为主。葡萄牙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执行机构由多个部门构成,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保证了葡萄牙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89.
磁偶极子与电偶极子一样,都是非常实用的物理模型。在现行少课时教改的趋势下,让同学尽早认识磁偶极子是一桩非常有意义的事。教材中对磁偶极子虽有论述,但用到的数学既较深奥,也有点繁琐,直接导致初学者在认识上产生障碍。在教学中,磁偶极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运用培安力公式来计算,方法直观易懂,学生较易接受。  相似文献   
890.
The research undertaken for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se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erceived employability and the actual national employment rate among Italian students and graduates undertaking different courses in a large Italian universit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2087 students in 19 faculti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indicators of employment rate for each faculty. Using faculty as unit of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nts’ perceived employability and national employment rate. This trend was similar for both genders. However, the results showed a difference between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and actual employab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 among bachelor’s participants while it remained significant among master’s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raduates are only partially aware of their possibility to enter the labour market and this, in turn, highlights that universities have only partially met the goal to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the chances of finding a job among students and gradu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