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3309篇
科学研究   13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24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is article suggests how we should study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ies (MIL) and do so at a time, when young people nurture these literacies through multiple media practices and across spaces of learning. Our basic argument is this: in order to gain a robust knowledge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L we need to study literacy practices beyond print literacy and numeracy, and we need to study these practices beyond formal spaces of learning. The argument is unfolded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ethnic minority youth since this group routinely figures as under-achieving in studies of school literacy, such a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Based on a brief overview of literacy studies in view of digitization and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recent studies of youthful media practices and ethnicity,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at draws on result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media uses among Danes aged 13–23 years.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ethnic minority youth offer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 to existing literacy hierarchies found in formal education.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on MIL, advocating inclusive approaches in terms of media for learning and spaces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42.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以组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静态纳什均衡模型及动态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既定情境下的高低层级群体互动博弈过程及其对策。模型的演绎机制揭示:在提供顶层设计前提下,短期内,组织对高层级群体绩效与奖惩紧密挂钩,将提升组织监管有效性;而组织越过高层级群体对低层级群体加重惩罚是无效的;长期看,无论对高层级群体还是低层级群体,组织必须配有一定程度的负激励,负激励是更为有效和持久的激励。  相似文献   
43.
从组织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组织能力的生成基础,从业务流程能力、管理流程能力、学习流程能力、变革流程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五个方面建立企业组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4.
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小说《幸运的吉姆》当中主要人物之间对话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他们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从而从另一个层面来揭示本小说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冲突和作者本人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45.
知识管理在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O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理论及知识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航空新产品开发中组织要素、知识管理活动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基于对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活动有显著影响,但IT工具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则不显著,限制IT工具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使用的不便利性;组织要素的各维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航空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推进知识管理时应采取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刘广  吴贵生  王毅 《软科学》2005,19(6):1-3,7
首先对组织整合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的概念做出界定,然后运用事件驱动法这一工具对海尔集团的组织整合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演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整合能力先于技术整合能力形成,组织整合能力为技术整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结果对我国企业的能力建设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纵观胡适的一生,经历过与江冬秀、韦莲司、陈衡哲、曹佩声等几个女性的婚恋经历,因孝母和惧内,理性上承认、接受江冬秀,并与之相伴终生,但情感上决堤,与其他几位女性相恋,显示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胡适婚恋与创作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作家,作品记录了这些经历,表现了这种矛盾。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恋情促使胡适进行文学革命的决心,白话诗的尝试、情诗的创作中,恋情成为催化剂和源泉。  相似文献   
48.
知识创造视角下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投入产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  张庆普 《科研管理》2012,33(2):122-129,155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是企业纵向协同创新的重要形式,它需要客户和企业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过程由七个阶段组成,期间伴随着实体产品和新知识的产生。为了衡量这种新兴创新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出发分别确定了企业与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要素,并以某企业为例,为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推演模型机理,演示模型应用。研究意义在于:与传统的对于企业创新成本的机械式汇总分析相比,论文根据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特点所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对各组成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与互动效果给予计量,从而为客户协同产品创新决策提供新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49.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Participants included 113 teachers of a high school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USA. During a teacher inservice meeting, teachers completed three surveys that measured the variables under study. Correlational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was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all of the other variables examined, but was mos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goal consensus/vision.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while related to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was not found to be related to goal consensus/vision.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because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are related, changing one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the other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0.
写作本身即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过程 ,教学中缺损和丢失情感严重地影响了写作教学。文章从素材的积累、写作过程、批改与讲评三个相互承续又密切关联的环节对情感目标及机制进行了阐释 ,侧重分析了在情感在写作流程中的显现和其机制的信号机能、创造机能、调控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