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有清一代260多年间,语言文字学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所左右,因此出现清初的“经世致用”之学,乾嘉时代蔚然大观的语言文字学和晚清语言学的新兴部门,表现出语言文字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2.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胡适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强化和充实了胡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讲求真实,要有经验做底子,他不否认作者的合理想象,但坚决反对凭空虚构。二是使胡适的文学思想呈现出自由主义文学的倾向和风格,主要表现为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品格,关注自由主义观念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133.
魏源的山水诗中不仅艺术特征鲜明,其内涵同样突出,诗人一生践行的经世致用思想渗入其诗歌创作之中,率先提出反帝御辱主张启蒙新民,探索革新晚清政府水利、漕运、用兵等政策谋求富国强兵。因此,经世思想不仅已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内容思想,也影响山水诗创作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4.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5.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着重视科学方法、重视行动与变化、拒斥绝对论和重视效用性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立法与司法的冲突及脱节等问题上具有重要启示,完成从法律本位到问题本位的转变则是目前司法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在西方哲学中,关于”实在”的问题是讨论最多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是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根主线,它既是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线索,又是产生新问题的基础。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可按照西方哲学的发展阶段归纳为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的不同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不同问题,也都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无论作为哲学的基础理论,还是作为不同的哲学学派,都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他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8.
Background: While studies of teaching frequently preserve an interest in teacher–pupil encounters that take place in certain spot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eachers’ can be understood as in-path instructor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student-based learning. This complements studies that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eachers instructional work taking place at certain spots.

Purpose: The purpose is to describe how a PE teacher’s rhythmic labouring of the diverse settings in the gym creates a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examining emplacement (spatial) and empacement (temporal) as important aspects of how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constitut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and analysing a teacher’s work from a moving vantage point.

Conclusions: Based on a video ethnographic approach and using a wearable camera attached to the teacher’s chest, the analysis of a station-wise lesson show how the teacher frequently covers a large part of the room and creates a web of educational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These brief encounters a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tools that support each pupil’s rhythm and 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maintain the corporate rhythm of a class. Furthermore, by analysing the teacher’s temporal and spatial walking technique, which helps the pupils to transit between and accomplish practical exercis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how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support pupils’ progression partly builds on a regional knowledge that is cultivated by the array of encounters.  相似文献   

13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是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赫钦斯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对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不同的侧重,他们分别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与融通.实用主义与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具有互补性,需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二者,从而真正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与融通.  相似文献   
140.
Abstract

The author presents 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Peirce’s ‘speculative rhetoric’ (the third and culminating branch of his general theory of signs), then draws out the most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Peircean rhetoric for understanding our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more generally, human learning. Improvisation and the unanticipated emergence of novel purposes are herein st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